帝太和十年有司上奏中就说: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又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沙门统惠深上言中说:诸州、镇、郡维那、上坐、寺主,各令戒律自修,咸依内禁。是上座、寺主、维那为主管寺院的僧官。他们也服从上级僧官的旨令。
北朝僧官,从中央至州郡(镇)、县以及寺院都有设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佛教管理系统。
―――――――――――――――引自《中国全史――魏晋南北朝宗教史》
=
佛学有关知识:
从北魏到唐初,由于还没有传宗定祖之说,所以当时还不成为宗派,而是称为学派。
地论学派:
中国佛教学派。亦称地论宗。以传习、弘扬《十地经论》而得名。其学者称地论师。
《十地论经》这部十二卷的经书在北魏永平初年由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合作译成。两人观点相违,因而从学者形成南道、北道两系。南道系传自勒那摩提,创始者为慧光;北道系传自菩提流支,创始者为道宠。北道系人才不如南道系多,后融入摄论学派。
楞伽学派:
即后来的禅宗。以研习《楞伽经》而得名。传说菩提达摩将四卷《楞伽经》传授于慧可,慧可结合自己心得对这本书进行了阐述。此后他的弟子僧璨携带此经苦行,只走乡间,不进城邑,传承者道信,后又传弘忍。这个学派以四卷本《楞伽经》为印证,着重口说,不重文记。
=
达摩禅师并不是中国禅宗创始人,也不是少林寺的创始祖:
较佛陀禅师晚至魏都的,是菩提达摩禅师。关于菩提达摩的记载,最早的出于《洛阳伽蓝记》与《续高僧传》。《高僧传》及《魏书――释老志》皆无记载。可能菩提达摩在北朝未受皇帝及权贵的重视,故声名不显。但后世却把菩提达摩奉为禅宗创始人,这当然只是传说而已。
据《续高僧传》,菩提达摩是南天竺婆罗门种,为僧后特善禅学。于刘宋时(公元420到479年)乘船来到中国南方,最后到了北魏,以禅法“开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语诰,卷流于世。自言一百五十岁,游化为务,不测于终。”
达摩以《楞伽经》为禅要,他授与得意弟子慧可的秘要即四卷《伽楞经》。达摩又提出“二入四行”的修行方法。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指教理的思考,要求“舍伪归真”与“凝住壁观”行入,指按佛教的教义实践,凡有四行,即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