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他呼吸不畅、气息微弱的假死现象。”
正说着,温书取出两根银光闪闪的银针,一根偏长偏细,两寸七分长;还有一根,较前一根较短,略粗,长约两寸。温书神色不动,左右开弓,手上的动作却是有条不紊。沉着自信的样子,仿佛对文忠的病已经成竹在胸,让旁边人倒是安心了不少。
将银针迅速而又精准地扎入它既定的位置,轻轻捻转,接着扎上第二根。说也奇怪,她的动作很快,往往只看到针影一晃,还没看清,银针就已经好好地扎在了文叔的身上。而从温书身上却看不出半点焦急狼狈的样子,动作竟然还带着一种说不出的优雅。
也不知是他们的错觉,还是这位姑娘年纪轻轻,已经具有大家之风。
转眼文叔的胸口已经扎上了五根银针,这银针外行人看不出什么名堂,了解这一行的却知道这五根银针,无论是其扎入的穴道位置,还是粗细,深浅,以及接下来拔出的先后顺序,都是有着极其精细的讲究。
拔针与扎针速度又不一样了,先拔下最上方的一根银针,每拔出一根,温书就朝床上之人看一眼。而观察仔细的人,会发现温书的额头上已经有一层细细的薄汗。
这是否意味着这一切并不如她说的那般简单?又或许是说,即便心里再有把握,也担心着会有什么其他未曾预料到的情况。毕竟每一场手术,每一次救人的过程,哪怕病情再轻,手术再小,总有着超出预料的情况。而在病人度过危险期之前,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轻视的。
温书心中慎重,面上半毫未露。是因为不管情况如何,一个大夫,在危急关头,是不可流露出一丝丝的惶急,更不能因为未知的风险而致使自己方寸大乱、六神无主。
第二根银针拔出的时候,床上的人还是没有动作。金老爷和其他几位公子看看床上的文叔,又看看聚精凝神的李半夏,呼吸更加轻不可闻。
温书在心底长长吐出一口气,顿了顿,继续拔出第三根。指尖带着针尾,从身体拔出,像是挟着鼓鼓力道,催促病人快快醒来。
“唔——”一声闷哼,躺在床上无声无息的文叔身体颤了一下,而这一下,却让屋里所有人都振奋起来。
待温书拔出第四根、第五根的时候,文叔一口鲜血喷出,这口气算是顺过来了。
金老爷子激动得两步踏上床前,“文忠——文忠——”
“文叔——”几位公子也都上前一步,前倾着身体,问候着刚从昏睡中醒过来的老人。
“老……老爷……咳咳……”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