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碧琼走了后,杜里仁一次次地跑到廖碧琼的娘家,去求老婆回家。
奈何,廖碧琼之前曾多次原谅过他。自从邻居们不愿再到杜里仁家里劝架后,廖碧琼每当杜里仁发酒疯时,便去找杜里仁所在的单位(供应科)的领导,哭诉其和孩子们在家里遭到杜里仁的打骂。
在洪江厂,两口子在家或是在外打架,就跑去找单位领导解决,是洪江厂人的传统习惯,有事找领导而不是找警察。当然,那时找警察也没用,因那时的公检法,俱已被打倒了,公检法已不存在了。
杜里仁单位的领导到了杜里仁家后,自是少不了对杜里仁一通批评教育。
只是,领导当庭对杜里仁的批评教育,对杜里仁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因杜里仁当时尚且醉的一晕二昏的,领导的话,自是进入不了他的头脑里和心里去的。且当他清醒之后,竟连领导到访过他的家,都不记得了。
不过,因为领导是杜里仁单位的领导,故待杜里仁上班时,他清醒之际(杜里仁清醒之时,还是一正常人的,这也是为什么,当他一次次请求廖碧琼原谅时,廖碧琼能够一次次地原谅他的原因之所在),领导还会继续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彼时,领导对杜里仁的批评教育,就可以生效了。
只是,杜里仁对领导的批评教育,采取的方式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他下班后回到家,依然还是喝酒。因其时廖碧琼和孩子们对他,采取的都是敬而远之的冷处理态度了。杜里仁在家没人理他,于是,他便又一个人自斟自饮了起来。待喝醉了后,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于是,又开始打骂起老婆和孩子了。
再后来,领导对杜里仁阳奉阴违的行为也疲乏了。当廖碧琼又找来时,领导便开始“嗯嗯呵呵”地,能退便推地,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愿去杜里仁的家,不愿意再管他们家的事了。
不得已,廖碧琼后来每当杜里仁在家喝得醉醺醺地、或在外喝得醉醺醺地的回家时,便赶紧带着孩子们,离家出走了。
廖碧琼和孩子们开始离家出走时,没地方可去,娘几个就躲在楼下的楼角旮旯里,瑟瑟发抖。后来,有同乡同情廖碧琼和孩子们的境遇,给廖碧琼娘几个找了间油毛毡搭建的破棚子,让她还几个孩子住。
廖碧琼和孩子们有了破棚子栖息后,便再也不愿回家了。因破棚子虽四处漏风,但娘几个在此不必整天心惊胆颤的,也不会遭受各种打骂,她们的精神是放松的,也是轻松的。于是,廖碧琼向自己的单位——劳动服务公司递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