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江厂搬到了低垛坝后,时间已进入了八十年代,
其时,洪江厂里的广播,虽还是朝九晚五地按时响着。不过,现在,上班时,放的曲目,多是一些与时俱进地,能够让人脚步的节奏加快的歌曲,诸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当时比较流行的曲目。因这些曲目都含有一些进行曲的味道,有令人行走时,脚步加快的功效,符合上班时快速行走的节奏。
下班时,广播里放的曲目,便会是一些舒缓的曲目了,譬如:《祝愿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太阳岛上》、《浪花啊浪花》、《军港之夜》、《幸福不是毛毛雨》啦,等等,当时很是流行的歌曲。劳碌了一天的工人们,下班时,听着这些曲调悠扬的曲目,心情会随之轻松些许。同时,人们的脚步,也会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放缓一些,不再像上班时那样,步履匆匆地向前进了。
八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洪江厂的生产结构,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从之前单一的军品生产,过渡到了军民品结合的生产形势。
真乃此一时,彼一时也。
计划经济时期,那时的工具车间的工人们,在洪江厂是最牛的。因为工具车间的工人师傅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在洪江厂是最高的。
那时,是崇尚技术之上的年代。因那时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还不高,工人干活主要还是以个人掌控机床的技术为主。技术好的工人,自是最受重视的。那时,山外的文化大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山外的大多数地方,都处于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山外的人们,其时俱都已无心生产。但身处大山里的洪江厂人,那时却没有受到外埠太大的影响,生产形势一直很好。
那时,工具车间的工人,就因生产技术高超而在厂里排在老大的地位。也因此,工具车间在厂里的阶级地位,也是非常之崇高的。
洪江厂人公认工具车间工人的技术,是全厂最好的。名媛在产品车间,她当然也知道工具车间工人的技术,是全厂最好的。小婧是工具车间的工人,小婧的技术水平,当然练就的也不差了。所以,小婧动不动就自诩:我是工具车间钳工嗳。
不过,因为爸妈打小就娇惯着女儿,故小婧在家里几乎不做什么家事。所以,小婧虽也是工具车间的工人。只是,名媛夫妇和天下当爸妈的都一样,都将自己的孩子当作小孩子般看待,即使孩子在外面多有出息,在父母的眼里,孩子依然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郑胜仁夫妇对此更甚。他俩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