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精度要求0对0,一点公差都没有,这在图纸上画着、写着,自是什么要求都可以提得出来。只是,实际干起活来,几件钢筋铸就的几十个米厘长见方的产品,相互间的平度及长度,均达到0对0严丝合缝的技术要求,直可说是难于上青天呐。
俞师傅和小婧两人,将表架上的测量块拆下来,又重新进行调试,装配。
一量,因有俞师傅在旁边搭把手,表架精度果然提高了,公差在1μ(0.001mm)之内。
只是,可惜还是没有达到0对0的精度标准。
然后,师徒二人再接再厉。将表架再拆,再装。
如此,两天下来,师徒二人来来回回地调试装配了十几遍,支架的精度,不是在上差内,就是在下差内,基本都保持在-0.0005~0.005mm的范围之内。有两次,表架终于达到了0对0的要求,可是待送到检验室时,苏师傅拿起产品上下左右一打表,产品被这么轻轻地碰过了,就又有了-0.0005~0.005mm的缝隙了。
终于,俞师傅也气馁了。他拿起表架的装配图纸,对小婧说:“我去找工艺去,让他们去找设计。哪有这么设计图纸的,竟给了0对0的精度要求。这种精度,工人怎么可能干得出来嘛?真是瞎胡闹!”
小婧早就装配的不耐烦了,只是碍于俞师傅一直在帮着自己装配,没敢发出火来。现在,听了俞师傅的话后,赶紧将自己一副气愤填膺的样子,表现了出来,她添油加醋地鼓捣着说:“就是,这些设计真是瞎胡闹!请他们(指设计图纸的技术员)自己来干,反正我们干的活,是不可能达的到这种要求的。哼!”
于是,俞师傅拿着产品的总图,走了。
后来,俞师傅和车间工艺员经过与设计交流、沟通,最终,设计给了上下差各1个μ,加起来共2μ(0.002mm)的公差范围,即表架的各个零件,全部装配完毕后,精度为±0.001~0.001mm。
过了三、四天,俞师傅让小婧将留在她那里的表架的零件图纸,都交给他。
小婧从工具箱里将表架的零件图纸,都拿了出来,交给了俞师傅。她见俞师傅只收图纸,怎么没把表架交还给自己,遂关心地问道:“俞师傅,表架到底怎么说啊?”
俞师傅说:“我和你师傅(小婧原来的师傅)去找了设计。原来,这件产品的设计,是个新手。因为这个型号的产品,精度要求比厂里以前生产过的产品的精度要求都要高。他怕表架的精度要求提低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