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各方心思(2 / 3)

被灭,也是自我毁灭。

而太守张超也是一个聪明人,士族出身的他自然明白生产的重要,就算灭了豪强,组织百姓生产也不是难事,毕竟握有军队,屯田制也能实行,豪强的资助就不那么重要了。说到底还是太守张超实力太弱,如果是袁绍做太守,恐怕董平纳头便拜,身家性命完全托付,也在所不辞了。

关彦领着张旭终于费尽心思见到了董平,于是临时作战部、参谋部和后勤部的主要领导人终于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三人的第一次会面与后世很多抗日剧中的情节一致,参谋部报告“鬼子”大举压境,作战部誓要决一死战,后勤部通报困难局面,提议撤退。但是在“民族大义”的情怀激发下,参谋部将困难与“长征”一比,作战部将自己与“孙子”一比,后勤部坚决不当“汉奸”,于是子弹都长了眼睛,插了翅膀,炮火都没了准头,胜利是属于会说中国话的。

此前张旭步步为营,先是说服关彦离开手下,只身联合豪强,再通风报信解决了关彦的军队,让他实力大减,并调开了太守府的守军,相信这时候自己的手下不出意外,面对守卫空虚的太守府,拿下它不是问题。现在董平代表的豪强势力,与张超代表的太守势力即将在城中开战,而自己也到了收获的时候了。

初步的行动方案就是兵分三路,关彦领着自己的手下和董家的500多私军,先去拦截张超在城中的大部队;董平去联络其他豪强,相信到时候凑出近千的军队不是问题,然后马上去支援关彦,并一举歼灭之;还有就是张旭主动请缨去攻打太守府,计划夺取官印,再进行征兵等。关董二人实在不相信张旭带几个手下能打下府衙,但同时自己也不需要张旭再来碍事,所以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下来。

张旭认为现在交战的双方都没有必胜把握,太守张超一方人多势众,但主要战力也就近千的私军,也不一定能搜集到足够的粮草。豪强一方,粮草充足,关彦领兵有方,但如果是用他自己的兵,即使只有200人,也有取胜的机会,现在虽然手下训练有素,但毕竟不是职业军人,与对方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两方谁胜谁负,还未可知。张旭只希望,自己好不容易保持的,两方实力的均衡态势,不要被轻易打破。只有僵持的时间越长,自己获利的机会才会越大。

张旭现在直接赶往太守府,远远的看见魏山、张阳已经带着人赶到了。另外高忠、高明兄弟也带着大部队赶到,看来他们确实听了自己的话,在太守军赶来前就乘机逃走了,关彦的手下还值当他们是怕死,却不知是张旭在保存实力。加上自己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