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无奈之选(1 / 3)

?董平作为一个典型的豪强,在汉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摆在他的面前的生路其实只有两条:一是学习曹操、袁绍等,在自身经济、军事、社会地位等方面有足够优势时,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做到朝廷命官或一方大员,从而左右时局;二是选择依附的对象,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压上,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

董平只能算帝国中大大小小无数个豪强中的一员,既没有袁家“四世三公”在士族中的地位,又没有曹家在宦官庇护下的政治特权,错过了在黄巾之乱中捞得政治资本的机会,可以说沿着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只会是各路军阀拉拢与消灭的对象。

如今尽管黄巾军不时在徐州、青州活跃,汉朝的统治依然固若金汤,大部分的豪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继续训练个人武装,剥削家奴,发展自己的产业,过着富贵而安逸的生活,董平也不例外。如今徐州的治所,被刚上任的徐州刺史陶谦定在了下邳,大多徐州豪强已迁移到下邳,以躲避黄巾军的祸乱。但董平没有去,他的心在广陵,他一直想做的就是由自己掌控广陵。

汉朝的天下继承于秦,秦末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打响了的反抗命运的一战,从此刘邦、彭越、英布等一批有志向、有才能、无地位的社会底层人员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之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时涌现出像赵匡胤、朱元璋等杰出的帝王与英豪,创造着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两个王朝的更迭并未导致制度的变革,原因就是处于统治阶级的,一直都是以军功起家的贵族,无论是秦朝的李斯家族、蒙恬家族还是汉朝的卫家、霍家等,他们掌权后所要优先保证的都是军功贵族的利益。

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战乱不断,逐渐演变成了军事将领占据社会大部分资源,左右时局的局面。于是战国七雄相继开始变法,腐朽的通过世卿世禄制传承的老士族,快速被新起的军功世家所代替,至秦末项羽称霸时,军功贵族的权力达到顶峰,当时,灭秦有功的将领很多都被封诸侯。

汉以后,无论是与匈奴还是与王莽军作战,军功贵族的势力一直在快速发展,并形成了与皇室联姻的传统,从西汉时的权臣霍光到如今的大将军何进,外戚一直都是军功贵族阶级的领头人,权力几乎要压过皇权。

至汉末时,天下承平日久,军功贵族不可避免的走向腐朽与没落。同时另外几股势力却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一宦官,作为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皇权的象征,此时终于登上了的历史舞台,皇帝在与外戚的争斗中时常处于下风,于是他们开始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