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驻扎外国军队的情况,使得他非常的具有危机意识,又或者说非常的没有安全感。这也是为什么他会组建远远超过财政承受能力的军队,而这也导致了他经常背叛盟友的情况。
当然,现在他还没有背叛盟友的机会,但是他未来确实会无数次的背叛盟友,简直像是个墙头草。就连盟友最后都嫌弃他了。然而,勃兰登堡实力弱小,弱小的人可是没有资格讲求名誉的。这也是生存智慧。
因此,实质上腓特烈没有逃走的原因就在此处,因为他一旦逃走,勃兰登堡就又会重新被俄国人和瑞典人控制。将来更会成为主战场,就算最后法国获得胜利,他回来接收的只是一个被打成废墟的国家而已。
而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因此他实际上在得到联军向着波茨坦进发的消息后,就已经决定投降了。只不过后来又得到援军到来的消息,决定坚持下去。这也是他这么硬气的原因。
奥地利巴登亲王的六万大军,波兰国王杨·索别斯基的八万大军,沃邦元帅的三万法军.三万勃兰登堡军队,范多姆元帅的三万法军,总计二十三万大军。
而联军一方,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的十二万大军,俄国沙皇彼得的十一万六千。总计二十三万大军。
虽然俄军拥有庞大的骑兵,但是波兰鹰翼骑兵和匈牙利马扎尔骑兵也不是吃素的,双方军力基本持平。八万波兰军队中,就拥有足足四万鹰翼骑兵,这已经是几乎是波兰的全部鹰翼骑兵了。
但是围城打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让敌人比你强大,哪怕是看起来比你强大。只要敌军认为自己的实力超过自己,那么只要自己围的城在敌人眼中非常重要,那么他们自然就心甘情愿的调动起来,让你“打援”了。
波茨坦在敌人的眼中却是重要,勃兰登堡选帝侯一旦被俘投降,先不说三万勃兰登堡军队退出战场,单单就是影响力也是不让人吃得消的。眼下,如果第一个投降的就是法国一方的国家,而且还是勃兰登堡这样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颇具影响力的大诸侯,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要知道,神圣罗马帝国里还有许多大诸侯国尚且在观望之中。
而在奥地利.波兰看来,俄瑞联军虽然势大,但是如今已经算是孤军深入.缺乏后方,这无疑是其虚弱的表现。
由此,奥地利,波兰,法国,数支军队向着波茨坦开进,就是要将其围歼。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看着地图上数条颜色分明的箭头,彼得笑道:“你们看,现在他们都出来了,事情反倒好办了。”
彼得指着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