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土豆(2 / 3)

因此,人们为什么那么推崇这位国王,尊称其为“大帝”,绝不仅仅是因为其军事上的诸多胜利。古往今来,军事上胜利的君主多的说不清,何以会仅仅优待他一人。几乎征服欧洲的拿破仑,也没有获得大帝的称号,而且因为其“称帝”的举动而受人诟病。主要因为这位国王在诸多领域的出色表现,更加是因为其对启蒙运动的支持,在他统治下的普鲁士收留并资助了一大批被迫害的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因此他也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国王,一位对于人类进步起到巨大帮助的国王。

而在腓特烈当国王的期间,就曾在国内推广农民种植土豆。可以想象,五十多年以后的腓特烈当国王的时代,还在推广土豆,眼下的欧洲农业可想而知。事实上,很多地方上的农民还依旧种植着产出低下的小麦,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土豆为何物。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就是宗教愚昧依然笼罩在欧洲大地上的景象。愚昧保守,固执地种植以前的作物,生产方式甚至数百年都没有革新,以至于农民明明已经在土地上代代相传千年,居然还没有学会使用肥料。

这就是可怕的虐杀人类进步的宗教愚昧,由此可见为什么欧洲的宗教战争会如此的激烈,一场三十年战争会将半数人口消灭。统治者为了利益而发动战争,然而受统治者却是因为宗教矛盾而支持战争。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愚昧的教徒的支持,不顾一切地支持,这场战争才可以足足打了三十年。否则单单只是国与国之间的争霸,早就因为财政不支而谈判议和了。

而俄国农民值得幸运的是,彼得早就推广这些高产作物了。然而俄国毕竟土地广袤,农作物的推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过分逼迫强制农民反而会民怨腾腾,善政反而变成了暴政。所以推广的速度也并不快,毕竟俄国也深受东正教的思想愚昧。

虽然地广人稀,然而总人口却是足足上千万,如果再加上那些被征服地区的人口,那就连彼得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了。再加上如今俄国工业兴起,大量的农奴脱离土地而进入工厂.工地,而显然这些农奴不仅仅不会再生产粮食.反而会消耗粮食。

因此,每年因为种植土豆而增产的粮食,反而会被俄国内部消化。眼下,俄国粮食依旧紧张。好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俄国农民因为种植政府要求的土豆而丰收致富,原本顽固自守的其他农民也纷纷呢种植起来。相信再过几年,俄国土豆就会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甚至可以大量出口。而在这样一个粮食依旧紧缺的年代,出口粮食也不仅仅只是经济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