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岛(2 / 3)

时候,勃兰登堡其实一直是处在外国人的管控之下,丹麦军队.瑞典军队.波兰军队.法国军队,都曾践踏过这片土地。

尤其是最近的一次,第一次法荷战争,这位选帝侯很幸运的击败了南下的瑞典国王,因此获得了东波美拉尼亚。然而因为当时瑞典王国是法国一方,而勃兰登堡是荷兰一方,所以法军赶来又重新击败了勃兰登堡军队,东波美拉尼亚重新回到瑞典人的手里。而法军就驻扎在勃兰登堡。

这也是为什么第一次法荷战争之后,勃兰登堡会投入到法国人的怀抱的一个很大的因素。这位国王一方面不耻于荷兰抛弃勃兰登堡私自与法国媾和。一方面也是需要向法国示好。投靠到法国一方,法军方才撤军。随后法国通过外交迫使瑞典又将东波美拉尼亚归还。

也正因为有如此屈辱的经历,也让这位选帝侯深刻意识到只有强大的军队才可以保卫国家,也只有强大的实力才是根本。否则就是赢得了胜利,最后还是失败的。也正因为勃兰登堡实力弱小,所以荷兰抛弃勃兰登堡私自媾和,一点儿也不担心其报复。

所以,这位选帝侯在法军撤退以后,积极的把普鲁士公国和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置于同一政府的管辖之下,力求高效率地处理政务,同时也积极组建军队,这才方有了这五万明显超出勃兰登堡承载力的军队。

勃兰登堡的东方.波罗的海沿岸便是普鲁士公国,而普鲁士公国南面就是波兰。俄瑞联军虽然借道波兰,但是还不至于横穿整个波兰进入德意志地区。

卡尔十一世的作战部署也很是简单,击败普鲁士公国,占据勃兰登堡选帝侯国,把这两地作为后方根据地,通过波罗的海和瑞典庞大的舰队,将后勤物资运送到此地。而保证了大军后勤供应,那么俄瑞联军就继续向西进发,先击败丹麦,迫使丹麦退出这场战争,然后南下荷兰,与法军决战,最后一战定胜负。

基板上没什么出彩的地方,也就是稳扎稳打的战略。然而,其实稳扎稳打才是最好的,没有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任何有理智的指挥官,都喜欢稳扎稳打,因为只有这样局面才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关于这一点,其实中国战争兵法小说里《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诸葛亮一生谨慎,战略很保守,战术很创新。他所作出的危险动作,如空城计,都是在迫不得已之下做出的。

六出祁山,其中有一次蜀将魏延就试图说服诸葛亮走陇西,直取长安。说白一点儿就是大军不要管眼前的关关隘隘,直接从中国西边最外面那一圈儿拐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