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这样对整支军队如臂使指。可以说,这支土军比第一次俄土战争中的土军更加僵化。第一次俄土之战,主力是禁卫军,从事是小部分地方军和大部分征召军。主次分明,指挥体系还可以。但是这支土军,大大小小的军头凑在一起,以谁为主就不那么明确了。虽然托克力自己的七万大军人数最多,但是其他人联合起来,他也就不能占据优势了。
要知道很多军头原本在自己的辖区,山高皇帝远,权力相当的大。但是被苏丹召唤,把这些军头糅杂在一起改编新军,很多人心里还是不愿意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办法,毕竟如果让苏丹组建一支新军队,他们的处境就显得相当的尴尬。
在改编过程中,作为改编军队的发起人之一,托克力亲王,也是被苏丹委任为这次改编新军的主要大臣的他,下达了一个极为愚蠢的决定。他让所有的军头负责各自部队的改编问题。
当然怎么改编,上头都是有文件下来的。部队的编制,你有八千人,那就给你一个旅的编制,你做旅长。你有两万人,就给你一个师团的编制,做一个师团长。你有五千人,就给你一个团长的位子。
就跟国军改编军阀的部队差不多,看人给番号,人多你的位子就做的大。否则哪里来的三十万人,这些都是这些军头为了做更大的官,紧急扩招的,就是俗称的拉壮丁。否则,如果土耳其真的有三十万军队控制在军头手里,恐怕苏丹陛下都睡不踏实了。
这也就导致了团长可能不归师团长管,因为他之前和师团长一样也是军头。所以师团长可能还指挥不动他。
这也是造成土军指挥体系混乱的最大原因。从根上就是个错误。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上面的文件也是规定好了,一个士兵的从穿着到武器装备,一个编制的军队的火炮数量。托克力亲王也是按番号给的。你一个团,就给你多少被服武器,多少火炮。一个师团,也是这么领。
土耳其可谓是财大气粗。俄军自工业区在俄国遍地开花以来,就一直使用国货。虽然自家的火炮和步枪比不过人家,但是毕竟自己造的。坏了零件也好配嘛。但是土耳其的武器一律从法国进口。
一方面也是因为跟法国关系不错,另一方面是法国货质量也在欧洲前列。
土军的军头拿到的价钱较贵的法国货。就偷偷的把他出售,拿到钱以后,花了其中一部分,买了廉价的俄国货。土军的士兵,原来在军头手下的时候,就是兵油子。军头卖,他们自己也卖。反正查出来,他们也可以推说是军头卖的。军头也可以推说是士兵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