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莫斯科早报(2 / 3)

。当时在俄国其他的地区,如果有人要去莫斯科堡,很多人会说:“不用给我带礼物,我只要《莫斯科早报》。”即便这份报纸已经是上一周的报纸了。

因此,很多莫斯科堡的聪明人,会在报纸出售的时候,大肆购买囤货,然后运到其他城市贩卖。很多聪明的书商,会和报纸老板合作,把已经连载完的小说印刷出来,作为一本书贩卖。据说,在全国乃至欧洲,引起轰动,一时间广为流传。报社和书商也是盆满钵满。

如此吸引人的书,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没错,这些书的就是彼得抄袭后世的名著。而彼得也就是这家报纸的幕后老板。

之所以抄袭这些后世的名著,除了为了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以外,就是为了使得《莫斯科早报》足够吸引人。《俄罗斯中央日报》作为政府的官方报纸,很多话其实不能在上面说的。但是作为私营报纸就没有这么多规矩了。即便你报道大臣甚至皇帝的花边新闻,只要不过火,基本也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彼得不会公开表明这些书是自己写的。一来是他需要这份报纸来替他引导全国舆论,影响全国。二来,他的年纪太小,如果说这些书是他写的被人知道,恐怕会被当成类似异端的存在。三来,当时的欧洲,小说在主流社会,是不被承认的文学形式,是下等人的读物,身为高贵的沙皇,他不可能和这种东西扯上关系。

因此,对于彼得来说,拥有一家受人欢迎的报纸的他,可以更好的影响乃至控制全国的舆论。

而且报纸和小说的收入,还真是不少呢。不过就是盗版太过严重,几乎盗版是合法的,让彼得恨的牙痒痒,这不是在抢他的钱嘛。

当时的欧洲,可没有什么版权或者知识产权的东西。盗版完全就是合法的。

其实,即便是后来的法律法规的完善,盗版也是不可避免的。后世的西方发达国家,指责我国泛滥的盗版,可以说的是义正言辞。但是他们却都忘了自己的出身了。

崛起中的国家,为了降低某些成本,盗版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英国人盗版过,法国人盗版过。甚至一向以严谨自律著称的德国人,当年普鲁士刚刚统一德国,建立了德意志帝国,为了发展,他们也是盗版过的。

至于美国人就不用说了,在一战发迹以前,就几乎是盗版的代名词。虽然说美国人一战以前,也出了不少科学家,像参与编写《独立宣言》的富兰克林,但是依然改变不了但是美国科学贫瘠的事实。

美国人的科学开始厉害起来的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