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洛林公国给德意志的洛林公爵(但法国保留驻军权),可是因为洛林公爵不愿让法军扎根其领地,拒绝在和约签字,所以洛林继续被法国占领(六角型的法国领土初次形成),直到1697年的赖斯维克和约(结束大同盟战争)才归还给洛林公爵。
本来威廉三世不愿背弃盟友(西班牙和勃兰登堡)以换取和平,但路易十四用高明的外交技巧与荷兰省商人和联省国务会的要员成功交涉,满足于关税降低的荷兰省就先在条约上签字,迫使威廉接着同意其他各省以共和国全体的名义签约缔和。感觉被荷兰背叛的勃兰登堡选侯腓特烈·威廉,愤而在1681年投向路易十四,帮助法国在1680年代初称霸欧洲。
战后各国开始承认并敬畏路易十四“太阳王”的称号,太阳王的法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愤恨地说:“难以忍受法国人的保护”)此后威廉三世成为“太阳王”的终生死敌,决定以毕生的心力去打击法国的天主教霸权,法荷争霸因此成为17世纪后期欧洲政局的主要课题(连带促成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
为之后四十年的国际形势,缔造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刚开始无法预见这样的结局,但是预兆了荷兰、西班牙与瑞典三大强权于18世纪初期的中衰:荷兰受限于英、法包夹的地缘政治格局,她卓越的海上霸权最终在1713年转移给英国;瑞典传统的军事优势,无法阻止勃兰登堡的崛起,而西班牙在战争中的表现更是无能,瑞、西两国渐渐失去他们国际上的重要性,最终在18世纪初遭受巨大的失败,除了本土以外,大多数的领土都被列强瓜分。(参见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与大北方战争)
基本上是在百度百科找到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