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锡安国(1 / 3)

上海明家。

明楼对此并不意外。“典型的外交投机。在中东问题和冷战的大背景下,地缘政治价值是小国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筹码。阿明显然深谙此道。初期依靠锡安之国巩固军权,后来发现阿拉伯国家能提供更多的金钱援助和政治支持(尤其是在石油危机后),便毫不犹豫地改换门庭。这种做法虽然毫无信义可言,但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也并非个例。”他将阿明的行为置于更广阔的国际政治背景下进行分析。

就在阿明与阿拉伯世界打得火热,积极扮演反锡安斗士角色的时候,一场震惊世界的危机事件,将他和他的国家推到了风口浪尖。

旁白声音变得紧张起来:“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七日,一架从锡安之国特拉维夫起飞、经停雅典前往巴黎的法航客机,被一伙由两名德国左翼极端分子和两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人民阵线(PFLP)成员组成的劫机者劫持。”

画面上出现了被劫持的法航客机的照片,以及焦急等待消息的乘客家属。

“劫机者要求释放被关押在锡安之国和其他国家的数十名亲巴勒斯坦囚犯。在辗转利比亚班加西加油后,劫机者最终迫使飞机降落在了对他们表示同情的伊迪·阿明统治下的高地之国——恩德培国际机场。”

画面展示了恩德培机场的场景,被劫持的法航客机孤零零地停在停机坪上,周围布满了高地之国士兵。

“飞机上共载有二百四十八名乘客和十二名机组人员,其中有大量锡安之国公民和犹太裔乘客。抵达恩德培后,阿明不仅没有谴责劫机行为,反而公开表示对劫机者的支持,并亲自前往机场与劫机者会面,甚至与他们合影留念。他还增派高地之国士兵协助看管人质。”

画面上出现了阿明在恩德培机场与劫机者谈笑风生的新闻照片,这一幕激怒了全世界。

“劫机者随后释放了非锡安之国籍和非犹太裔的乘客,但仍扣押着一百多名人质(包括法国机组人员),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在规定期限内,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将开始处决人质。”

“国际社会哗然!阿明公然支持恐怖主义的行为遭到了广泛谴责。而被扣押人质的生命危在旦夕,特别是锡安之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就在全世界都认为人质凶多吉少之际,锡安之国政府做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武力解救人质!”

光幕上的气氛陡然紧张,背景音乐变得急促,画面开始聚焦于一场教科书式的特种作战行动。

“七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