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青山村里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往日里被视为懒散少年的李云,每天早晨都会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坐上小半天,帮村民们鉴别草药的品质,指点用药方向。
起初,大多数村民带着怀疑的态度前来,但当李云接连说出十几种草药的采集地点、生长特性,甚至是村民们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细微变化时,怀疑很快变成了惊叹。
“这小子是怎么做到的?我这几把枸杞明明外表一模一样,他居然能看出哪把是山坡上的,哪把是山沟里的?”
“太神了!连我自己都分不清的两种蒲公英,他光闻一闻就知道哪个更适合治咳嗽!”
“我家赵小子喝了李云改良的方子,那热毒疹一晚上就消了,比王老头的药灵多了!”
……
闲言碎语在村中飞速传播,李云的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天,村里最有威望的老中医王爷爷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来到了李云的“药性鉴别摊”前。
李云见状,连忙起身相迎:“王爷爷,您怎么亲自来了?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我去您家就是了。”
王爷爷摆摆手,将一个布包递给李云:“不必客气。老头子行医几十年,自认为对草药也算了解,但看了你这几天的表现……呵呵,确实让人佩服。今天带了几样药材来,想请你帮忙看看。”
李云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接过布包,摊开一看,里面是七八种不同的草药,外形极为相似,就连李云一时间也有些难以分辨。
“这是?”
“都是七星草,外形相似但药性迥异。”王爷爷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老头子存了几十年的珍藏,连我自己有时候都要仔细辨认。今天特意拿来考考你。”
周围立刻聚集了一群看热闹的村民,都想看看李云能不能通过这位老中医的“考验”。
李云没有慌张,而是微微一笑,开始一一拿起那些草药,有的他用鼻子轻嗅,有的他用指尖轻捻,有的甚至放在耳边轻轻摇晃,聆听草药与空气摩擦的细微声响。
看着李云这一系列“奇怪”的动作,村民们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这是干啥呢?听草药说话啊?”
“莫不是在装神弄鬼?”
“嘘,别打扰他,说不定真有门道。”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李云将那些草药按照某种顺序重新排列好,然后对王爷爷说道:“王爷爷,按照药性从温和到猛烈,从左到右依次是:安神七星草、降火七星草、活血七星草、祛痰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