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祝彪称王,分封建制(4 / 6)

鲁东隅的,还是北汉燕陈赵,北隅的,还是中原大周的,只要愿意来做官,先给五十两银子的路费。

用外人潮流来冲击齐地的本土市场。

二就是迁移分封。

用莱州等齐国南端土地,以**裸的利益‘诱惑’中部、北地的诸多世家名族,移族南地,搜名爵,分封土。

旦有名士贤达,清流人物。以其家族势力,各人声名,最低者授大夫位,之上分授伯子男三爵位。

大夫居亭,男爵居乡,子爵居县,伯爵居郡。

一县一子爵,纳三到五男爵,余地即子爵领。毕竟再大的县,地也不过十乡。同理,一男爵领下也纳有三到五大夫。

因为中原之制度:十里一亭,十亭才是一乡。所以说,乡的面积于私族来说不小,算上县治之城,再大的县也没十乡之土。

齐国的世家名族不是已经到了门阀地步的门槛上了么。祝彪推一把力过去,舍得齐地南端国土,把这些人彻底摆平了。

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吧。他对齐国的归属感太少,自身文治上的实力又太差,齐国内部这方面又那么的顽固。

与其纠缠不清的争争扰扰,搅得祝彪难以脱身。不如推到了重来!

物质上给予难以抵挡的诱惑。祝彪他前世中国两晋隋唐虽然门阀势力强大,可到底不比欧洲的分封制。而现在则是一步到位,实土封建。各家族,起明兵,立明衙,建坞堡,收粮收税,全都允许。可以说是——私族小国。

这样的利益没几个家族能够抵挡。

而就算他们能抵挡了,祝彪翻他们家底,上查祖宗八辈,总也能找出不法之事来。

齐国都已经弱成那样了,如果说遍地的世族大家,名门豪强,都是遵纪守法、爱护民生的良善,就太可笑了。祝彪是一万个不信的。国弱即民弱、民苦、民悲!

而民弱、民苦、民悲最直接的因由是什么?

吏治的**,官府的乌黑。

可**的官员有多少是寒门子弟呢?就算原是寒门子弟,做了官后他的家族也就不是寒门了。

官府黑暗重在剥削,重在司法。

前者,老百姓可能搞不太清楚。每县应纳的税赋,没从家财万贯的豪强身上收取,而是转嫁到了老百姓头上。老百姓搞不清楚这个,他们最能看清楚司法的公正与否。

青天大老爷,在这个世界里也是百姓们万万渴求的。

那些目无法纪的豪门子弟,也正是因为黑暗的官府撑腰。才那么行事肆无忌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