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这还有的期待,新兵营里自有人会教他们变聪明的。不是还有三个月的时间么。
现在的士兵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你不能只单纯的跟他们讲道理,只能用一些直截了当的方式和他们取沟通。让他们知道哪些可以随便,哪些却绝不能随便。就好比军规军律,你就是跟他们便是说上一百遍也没个屁用,只有杀几只鸡下下狠手、辣手,他们才会记得比什么都牢。
祝彪相信三个月之后,眼下这群训练、磨合双双不足50的新兵蛋子们,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的。
与一般的军队不同。祝彪这里对训练、磨合有着根本性的要求。系统增幅的军阵离不开这两个属性的提升。
中午,祝彪在新兵营吃了一顿饭,下去他就去了位置在郡城外一座小镇中的经武堂。
与唐王的讲武堂不同,跟演武堂也不同,祝彪没有去中原前就抽调军官组织起来的经武堂,是一个很纯粹的军官培训学校。
就在新兵营训练场上迎来了新一批新兵的时候,距离他们也不很远的经武堂也迎来了自己的第四批学员。虽然始终处于草创阶段,但是三个月一批的教程。上至校尉级的高班,下至都伯、队率的低班,却是一应俱全。
祝彪很清楚,自己所领兵马少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事事指挥俱到,可是在坐镇一方,独当一面。注定领兵广多的时候,那依靠的就不能只是自己了。项羽也有龙且、钟离卫呢,吕布也有张辽、八健将呢,独杆子一人可打不出名堂。也拉不出一支真正的精兵。
所以早在之前他就不停的督促祝忠、祝仝研读兵书。现在,是他要督促全军军官的时候了。
从北平城淘换来的一本本‘传家兵法’就成了经武堂最好的教材。祝彪入伍之后,大小战阵的经历这里也都找得到。这一点还不仅是祝彪一个人,其余诸将也都有战例补充。
而给经武堂这些学员们解读战例,推演沙盘,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经武堂一直以来的最主要培育手段。
这一期的中班共有三十名学员,十七个军侯,十三个军司马,按照编制分为六个组,然后两组为一小队,划作三个小队。主导教官姓王,王广,原本为祝彪亲兵营的司马,祝彪初到河东时对胡人那一仗中受了重伤。后来血淋淋的伤口是愈合了,但身体已经垮了,再也上不得战阵沙场了。
只是,王广往那里一站,挺得笔直的身躯依旧自然而然地露出一股肃杀之气,明亮的眸子像刀一样从三十名学员的脸上掠过。即使开课已经半个月了,还是没有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