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公祭 二(2 / 3)

光荣使命1937 沧月傲天 2672 字 2021-06-21

.........

9月28日上午,天灰蒙蒙的,还下起了蒙蒙细雨。但是兴和城外却人头攒动,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自发走出家门,走上街头,因为今天是222师为战死的官兵举行公祭的日子。今天整个兴和县城全城

哀乐阵阵,上百个塞北地区特有的唢呐鼓将艺人组成的送葬队在城内站成了一路纵队,为阵亡的将士吹乐送行。

“吱呀”当厚重的城门打开后,一队身穿黄绿相间的迷彩军装的士兵排着三路纵队,挺着刺刀在前面开路,接着是两队护旗手在后面随行,每队护旗手12人,分别护着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和222师的草原狼战旗。

护旗队身后则是一群穿着呢子大衣的军官扶棺手,打头的赫然是身穿中将军服的陈锋。只见陈锋和另外三名军官抬着一副用木杆做成的简易担架,担架上放着一具盖着白布的阵亡将士的遗体,遗体上放着一块经过抛光处理的木板,上面写着阵亡将士的姓名。

陈锋身后跟着的全是这样的扶棺手,每四名士兵抬着一具阵亡将士的遗体,整支送葬队由城门口一直排到城外,浩浩荡荡望不到尽头。

根据陈锋的指示,送葬队要抬着阵亡将士的遗体徒步穿过城区,抬到城西五公里外的英烈岭安葬。由于阵亡将士实在太多,所以只来得及给每位将士弄一块白布遮身,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棺材。

整个场面肃穆而安静,没有人喧闹,很多人都无声地呜咽着,为那些战死的将士哭泣。整整三个小时,长长的扶棺队才算是走完,7129名阵亡将士的遗体被送到英烈岭烈士陵园安葬,由于扶棺手不够,野战医院的护士、学校的老师、普通老百姓都加入了抬棺的队伍中。

人群默默地跟在部队后面前进,英烈岭以前叫南脑包山,两天前陈锋将他改名为英烈岭。

人们来到以前熟悉的南脑包山,发现山上已经挖好了一个个两米长一米宽两米深的坑,所有的墓坑都是依山而建,排列的整整齐齐。

“时间到,下葬!”随着陈锋的一声令下,战士们将阵亡将士的遗体轻轻放到墓坑里,然后开始埋土,当土埋到一多半的时候插木制墓碑,当一个个小坟包竖立在南脑包山上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哭了。

也许这里面有他们的亲人朋友,也许没有,但是这个时候人们都忍不住有哭的冲动,鼻子酸酸的,很多人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感受到了一种叫‘同胞’的感情,更多的人对‘中国人’这三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站在英烈岭烈士陵园前,看着数万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