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8日。
喜峰口的长城上。
一个英姿飒爽,穿着第二十九军团长军服的身影,正拿着望远镜向远处眺望。他正是第29军军长宋卫国。
看向远方黑压压的一片小鬼子。
远方那一头头小鬼子,正是小鬼子第8师团。
那一头头小鬼子正在扎营,眼看天色已经黑下来。
估计小鬼子还是会按照历史,准备明天早上发动进攻。
1933年初,倭军侵占东北后,继续向华北地区进犯,企图突破长城防线,进一步扩大侵略范围。
长城作为华夏北方的重要防线,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喜峰口位于直隶迁西县与宽城县交界处,是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控制喜峰口,既能有效阻挡倭军南下,又能保障华北地区的安全,因此成为华夏和倭国两军争夺的焦点。
宋卫国本是现代社会龙国某特种部队的精英小队队长,经受过无数严苛训练,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自如,执行过诸多九死一生的机密任务。
然而,一场意外的沉睡后,他竟离奇穿越到了平行时空的1912年,成为宋折元尚未出生的幼子。
彼时,宋折元刚开启在北洋的军事生涯,虽资历尚浅,却已显露出不凡的军事谋略与领导才能,在军中稳步上升。
年幼的宋卫国,承载着现代特种兵的记忆与灵魂,在这个乱世之中,决心闯出一片新天地。
他自幼便对军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研读各类兵书,苦练拳脚功夫,包括八极拳,黑龙18手等等。并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坚韧与聪慧。
时光荏苒,宋卫国逐渐长大,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与扎实的知识储备,先后考入了黄埔军校与德国陆军军官学校。
在黄埔军校,他与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同窗共读,每天迎着晨曦出操,在烈日下进行高强度的战术演练,夜晚还在昏黄的灯光下钻研军事理论。
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将所学战术灵活运用,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数次立下战功,深受教官赏识。并且凭借着优异的表现被保荐到德国陆军军官学校。
而在德国陆军军官学校,他接触到更为先进的军事技术与理念,从装甲集群作战到精密的枪械制造工艺,宋卫国如海绵吸水一般拼命汲取知识,德语水平也突飞猛进,与德国教官和同学深入交流探讨,练就了国际化的军事视野。
1932年,年仅20岁的宋卫国凭借卓越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