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回想起那病症,不禁打了个寒颤,这病的危害实在太大了。
古人之所以称它为蛊病,只是因为压根不明白这病究竟是如何得上的。
他敏锐地察觉到徐膺绪神色异样,心里瞬间猜到了几分。
多半是这小子自己碰上麻烦事儿了,于是开口问道:“难不成是徐将军自己也被这病盯上了?”
徐膺绪支支吾吾了好半天,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他自幼生长在中山王府,极少与外界接触,所以对这种病症了解甚少。
开始练兵后,他一直勤勤恳恳,闲暇时还会在周边巡查。
有一回,他看到一个农夫,四肢瘦得皮包骨头,可肚子却肿胀得像个大鼓,一看就知道是生病了。
他随口一问,才知道当地有蛊病这一说。
徐膺绪本就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吓得不轻。
回去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满脑子都在担心自己也感染上了,甚至都有些精神恍惚了。
朱允熥听完,暗自好笑。
不过这病确实棘手,因为它具有传染性!
一旦水源遭到污染,那周围的人都有被传染的风险。
但朱允熥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为什么自己来到宝安县这么久,都没人提过这事儿呢?
稍一思索,他就明白了。当地人对这种病早已习以为常,根本没把它当回事儿。
对了!
自己不是得到了一本中医药方大全吗?
正好趁这个机会验证一下,看看有没有治疗的效果。
于是,他先安抚了徐膺绪一番,把他劝了回去,自己则在书中查找相关药方。
为了检验这些药方是否有效,他找来了几位郎中,询问他们对治疗蛊病有什么办法。
结果,这几位大夫各执一词,见解截然不同。
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各自看病的手段和方法都不一样。
朱允熥又不是学医的,根本无法判断谁对谁错。
而且,这些大夫给出的方子,竟没有一个和他手中的药方相同。
虽说朱允熥不懂医术,但控制传染病的基本方法他还是清楚的。
于是,他抬手制止了几位郎中的争论,说道:“本王手里有几张方子,你们拿回去试试,看看是否有效。”
“要是有用,回来告诉本王。”
“要是能推广开来,那可就能造福更多人了。”
“不过,在使用这些方子的时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