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调兵遣将(11 / 31)

临安不夜侯 月关 30566 字 4个月前

手旁观,我就承你的情。

把汤思退放到最后,是因为他就是汤思退一派的人,两人本就体戚与共、同进同退。

汤思退不到四旬的年纪便爬到了执政的地位,这里边固然有他在秦桧面前的投机,但是和吏部关系密切,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十年老娘,倒绷了婴儿。”汤思退轻笑,可那笑声毫无温度。

“杨沅这般不计后果的愣头青,数遍古今能有几人?你我头一次遇见,难免失措。

不能再让他折腾了,你就放手去做吧,此人不死,天下难安!”第2/2页)

祭酒便将这些学生召了来,询问意见。

这些学生都是上舍生,那也要修够八个学分,并且在内舍读满两年,年度评定为优的,才会被赐予进士出身,授予官职。

现在可以被都察院借调,这年代的借调少有退回的,最终大多就留任该衙门了,那就有机会直接成为朝廷重要官署的官员。

而且,先做了官,一样可以参加科举,参加的还是“别头试”,录取率比其他学生要高了不知多少,那还有不愿意的?

除非脑袋让驴踢了。

这些学生当然没有被驴踢了脑袋的,于是六十八名打了鸡血一般的国子监生,就被杨沅领回了都察院。

……

谈鹰炆悠悠醒来时,已经回到了吏部。

此时的吏部,四成中级官员被带走。

他们被带走,也就意味着还会有更多的基层官员被带走,至于有多少高级官员牵涉其中,那就不得而知了。

一时间,整个吏部人心惶惶,已经无人还有心思署理公务了。

谈尚书稳定了心神,便把侍郎木心阳及几名官员唤进了签押房。

也不知他们讨论了些什么,一个多时辰以后,谈尚书就离开了吏部。

木侍郎十分淡定地出来主持事务,忽然短缺了那么多的官员,吏部近乎瘫痪,他只能利用现有人手重新进行调配。

尚书左选(原磨勘京朝官院、审官东院)郎中姜炎奴,第一个接受了任务,带人赶去了甲历库。

尚书左选是主管文臣京朝官以上及职任非中书省授任的官员。

也就是说,杨沅从入仕,到成为枢密院机速房副承旨开始,所有履历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选官人”们这是被激怒了。

当他们矢志要查一个人的时候,又有几人禁得起鸡蛋里挑骨头的彻查呢?

……

这一天,是七月十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