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济呢,就算不以之为再生父母,道一声长兄如父,那也不为过吧?”
完颜律逖听了便是眉头一皱,他比赵瑗大二十多岁呢,有点拉不下脸。
李太公听了也是一皱眉头,至于完颜设也马、完颜大睿和完颜允恭,他们没吱声儿。
杨沅劝说道:“等大王你灭了完颜亮,两金一统,到那时再做大哥也不迟啊!”
完颜律逖听了,便一拍大腿,道:“那行,就这么整!”第2/2页)
杨沅说:“那就……行吧!”
照理说,应该“四让三辞”,如此方显隆重,主要是杨沅也有点不耐烦了。
于是,完颜律逖再度把做了批语的“劝进书”贴的满大街都是,再度送了各部首领人手一份。
他在批语中说,我是真的不行啦,可你们又找不到更行的。
眼看大金国都要不行了,为了天下黎民百姓,我只能不行也行了。
这份重担,我就勉为其难先挑起来,我会努力做到更好,让你们都觉得我行。
你们要是实在觉得我不行,到时候咱们再一起另外找个行的。
于是乎,整个上京城就开始热火朝天地筹备起建国事宜来了。
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只有三个部分:
一、大典礼制的制定。
二、大金官制的确定。
三、文武百官的确定。
谁当什么官,要看亲近、人脉、背景、资历、功劳、人品……
对了,办事能力也得拿来做个参考。
这些事儿就很麻烦,所以就由完颜律逖、李太公、完颜设也马、完颜大睿还有年方九岁的辽阳葛王组成五人小组,全权负责。
此时,新任葛王也被请到上京来了。
登基大典的诸多礼仪程序,是由上官骆和于吉光负责的。
这也就意味着,新大金国第一任的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大概其就是他们俩了。
上官骆,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礼部尚书,年方弱冠。
杨沅和完颜弘康则负责制定大金国的官制。
其实自从金国入主中原以后,他们就已抄袭了辽国和宋国的官制。
因此,李太公觉得杨沅这是在偷懒,挑了一个最轻松的活儿。
可实际上,杨沅对大宋那奇奇怪怪的官制和官名,早就要恶心吐了。
他不想再忍受那种莫名其妙又臭又长且不知所谓的官职,但大宋那边的官制,至少眼前是他动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