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一座燕京城,不合规矩却能来来去去的黑户其实是挺多的。
你上边就是闹得天翻地覆,底层小吏也只管过他们的日子。
收了好处便予人方便的事,每道城门处每天都在发生,其实并不稀奇。
但是,既然也是往济南府去的,这队“血浮屠”便动了心思。
万一这个“黑户”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呢?
抓到刺杀皇帝陛下的人,这可是大功一件。
更何况此人居然有人接应,接应的人是济南府人氏,而他们此番就是去济南府搞事的。
这些因素纠结在一起,他们顿时来了兴趣,便快马加鞭追了下来……第2/2页)
河面甚宽,金人安排的渡船,正在安排大宋使节船队的车驾、马匹上船。
杨沅站在大汶河岸边,纵目远眺。
他对一旁的使团书记官道:“桓水在县西八十里,黄河去县治十里。
这条大汶河在县北二十二三里处,河面甚宽,非大舟难渡。
若行军至此,当提前备好舟船,或早伐大木,以筏渡河,此处河面,若非雨水充沛时节,还是很平缓的。”
书记官奋笔疾书,将杨沅所言一一记下。
朱宋璋正在安排船只调度,一转头,就看到宋国的杨学士站在汶水边正指指点点,似乎在吟诗作赋。
朱宋璋虽然大字不识一筐,但他受如今金国的风气影响,也是很喜欢附庸风雅的。
大宋状元在极其推崇汉人文化的大金国,当然是很有市场的。
如果能听他吟诗一首,自我口中传出,岂不是帮我扬了名?
想到这里,朱宋璋赶紧走过去。
结果顺着风儿,他就隐隐约约听到杨沅说:“行军至此,当提前备好舟船……,若非雨水充沛时节……平缓……”
朱宋璋只听得眉毛乱跳,这位……这位大宋的状元郎在干什么?
他在勘察我金国地理形势吗?
其实,但凡出使,勘察对方地形、民情、兵力部署,那都是顺手为之的事。
刺探军情、操控舆论、分化敌方阵营,这都是作为一名使节的重要任务。
所以宋国使节一路行来,暗暗记下金国的沿途地理山川形势,并不奇怪。
问题是,谁会干得如此明目张胆呐。
朱宋璋的脸皮子一阵抽搐,赶到杨沅面前,轻咳一声,微笑道:“杨学士,你在说什么?”
宋国使团的书记官正捧着簿册埋头记录呢,想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