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佛教的莲台;摩尼教称神祇为“先意佛”,“夷数佛”。摩尼似乎与弥勒佛特别有缘,甚至还有摩尼教的经典称摩尼为打开乐园大门的弥勒佛;在经文中甚至还有明使的训话:“由于你从佛陀得到本领与智慧,女神曾妒忌你。当佛陀涅般时。他曾命令你:在这里等待弥勒佛”。此处弥勒佛即摩尼。相反的,西域佛教也带有摩尼教色彩。如高昌回鹘第四节《八阳经》,将汉文的阴阳说改译为善恶二元说。在高昌古域、伯孜克里克、土峪沟等佛教遗迹中均发现有无论在主题与布局上都与摩尼教地狱十分类似的冥府壁画及图卷。
有了中亚这种佛教化的基础,摩尼教进入华夏大地便少了许多障碍。回鹘将摩尼法师带入唐朝“元和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新唐书.回鹘传》)。出于对回鹘的羁縻政策,唐廷正式接受了摩尼教,在长安建立寺庙,赐额“大云光明寺”。其后足迹遍布长江以南,荆、扬、洪、越等州先后建立大云光明寺,摩尼教盛极一时。
摩尼教盛行于华夏大地,是其先天(其教产生时即受佛教影响,并接受部分佛教内容)和后天(中亚和东亚的摩尼传教士和经卷翻译者努力使摩尼教教义和仪式佛教化)两方面条件共同造成的。摩尼教善恶二元理论,与华夏大地传统思维方式并无冲突,反而和阴阳两极概念很有貌似的地方(虽然他们的实质差别不小)。这也是陈香到手的乾坤大挪移之中阴阳转换能力的根本所在。
摩尼教的极强生存适应能力,使其教义在华夏大地传播时,尽量符合汉人的思维习惯。通过摩尼传教士们的大量努力,使摩尼教与华夏大地本土已存的佛道各教之间距离日益缩小。
陈香默默的想到,也许就是在这时,摩尼教终于变化成了华夏所独有的明教的吧。
在佛教方面,除了上述在西域及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外,善恶二元论能在佛经里找到对应:魔是梵语“魔罗”的简称,与佛对立,他们分别居“魔界”与“佛界”,佛须“摧伏众魔”、“以破诸魔”(见《首楞严三昧经》鸠摩罗什译):“三际”理论十分契合弥勒观念的三世论:“初际”、“中际”、“后际”可以正好附会青阳燃灯古佛(过去),红阳释伽牟尼(现今),白阳弥勒佛(将来),而宇宙的终极目标,明教声称的光明世界,被普遍认为即弥勒佛所居信的兜率宫(佛教教义中六欲天中第四天界)。这兜率宫不就是太上老君老子所居住的地方么?陈香不由得想到。
另外,摩尼教的光明之国有时也被附会成弥陀净土观念的“安养极乐国”(或讹传为“安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