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伪装成辅助驾驶的自动驾驶(6 / 54)

,他参与投资并扶持了宁代电池,甚至开放了不少电池的专利技术给比亚迪电池方面。

如今这两家动力电池厂商发展的都挺不错的,比亚迪电池他们自用,供给在比亚迪旗下的各种新能源车辆上,宁代电池则是供给国内其他厂商甚至国际厂商。

同时,更上游的锂矿以及动力电池所需要的稀有金属行业里,徐申学基本上也没有给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设限,甚至通过持续的扩大产能,获得更多的储量来进一步拉低锂以及其他多种稀有金属的价格……进而拉低动力电池的价格,降低电动车的整体成本。

在智能驾驶领域里,徐申学虽然没有开放EYQ算力平台,但是却开放了旗下子公司Mobileye的EYEQ系列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提供芯片,干脆还提供传感器以及核心算法呢。

再有旗下子公司英伟达旗下的PX算力平台。

两个算力平台,分别为汽车厂商提供智能驾驶的解决方案。

如果有一天,徐申学认为有必要把EYQ芯片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也需要对外进行授权,以扶持国内的智能电动车的整体发展的话……他可是真的会把智云集团里的EYQ芯片为核心的自动驾驶驾驶授权给国内其他汽车厂商的。

这种事,徐申学可是干过很多次了,尤其是在电子消费以及半导体产业里。

当下很多电子消费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链里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很多都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徐申学为了扶持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选择若干厂商进行技术授权,甚至投入资金,最后催生了几个技术不错的供应链公司。

国内的好几家新崛起的半导体制造厂商,他们之所以能够拥有二十八纳米工艺的技术,基本都是徐申学扶持出来的……而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利于智云微电子的,因为这新崛起的国内的半导体制造厂商搞出来二十八纳米工艺后,就会抢夺智云微电子的代工订单。

这些事情呢,海蓝汽车的管理团队可都是看在眼里……自家老板看重的从来不是一家两家子公司的得失,人家玩的是产业链。

这意味着,如果徐申学认为有必要,那么海蓝汽车也是有可能被牺牲的!

当然,明面上海蓝汽车公司的管理层不会说什么,更不敢说什么,所以他们干脆来了一招釜底抽薪:通过引入战略合并的方式直接把智云集团的EYQ平台为核心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彻底的带回家,让它从姓智云,彻底变成姓海蓝。

免的以后徐申学心血来潮,把这个平台也给授权出去,同时也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