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萍微微抬手道:
“此次三殿下回京,本身就带着卓著的功勋和战功回来的,还有北齐附庸的国书,这样的功劳,倘若最后只给个闲职的话.......”
战争已经结束,李承言同时也满了十八岁,达到了及冠的年纪。
要想再回边军,除非北齐再次出兵,或者其他地方发生大规模的叛乱,否则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现如今京都势力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这是庆帝最想看到的。
让臣子彼此互相制衡,自己从中运筹帷幄,掌控全局,这才是庆帝最想看到的局面。
但倘若给了李承言一个有分量的官职,那必将导致整个京都官场局势骤变。
甚至整个朝堂都会从太子党、二皇子党全部变成三皇子党,变成李承言的一言堂。
这可不是庆帝希望看到的。
但倘若只给一个虚职..
后果陈萍萍没说,但明眼人都可以猜到。
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就给一些称号和金银财宝的赏赐?然后给个虚职就打发了?
这岂不是寒了数十万边军的心吗?
要知道
3万大雪龙骑军虽然是李承言的亲卫,但并不代表李承言在其他边军心中就没有威望。
万一边军动乱,这个后果可不是庆帝希望看到的。
现在又出了这些事情,倒还真给了庆帝一条安置李承言的出路。
当然
召李承言回京,本就是要削弱李承言手里的兵权,现如今又让他带兵去平定江湖,这不变相的又给李承言增加名望了吗?
庆帝思索着朝着陈萍萍摆了摆手道:
“容朕再想想吧,李承言回来不还有些时日嘛,到时候再一起定夺吧。”
“是!”
陈萍萍行了一礼,陈公公连忙上前,推着陈萍萍的轮椅离开了。
陈萍萍离开,庆帝又将目光落到了奏折和情报纸条上,忍不住感叹道:
“老三啊,你可真会给朕出难题啊。”
......
从现在的南庆边境回到京都,快马加鞭也得三天的时间。
这次除了李承言和一百亲卫之外,还有张百里的外交团队,外交团队之中,基本上都是文官,快马加鞭的方法,根本不适合他们。
当然
一路走走停停,正好也给了李承言一个融合真龙精血,打造体魄根基的时间。
一转眼,七天的时间悄然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