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 未雨绸缪(3 / 5)

效,攒下来的粮食不好一直放着,但如果能换成全国粮票,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出差的人很容易就能换到全国粮票,这一点文轩最清楚了。

就算不出差,把一部分定量换成全国粮票存放,虽然麻烦了点,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这是允许的,不犯法,我在食堂工作,我就能找人办成这件事。”

大嫂竟然会有这么长远的眼光,而且还想出了应对的办法,这让岳文轩有点惊讶。

大嫂说的办法很好操作,孟尹宁也很赞同,“大嫂这个主意好,是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做一下准备。”

大嫂摆摆手,“不是我主意好,主要还是文轩的功劳。

我这个办法也就适合咱们家,并不适合其他人家。

咱家有文轩钓鱼做补贴,还时常能拿回家各种副食品,所以每月的粮食都有剩余,才能这么操作。

换成其他人家根本就不够吃,怎么可能省下来?”

大嫂说的也是实情,这个办法确实只适合岳文轩一家。

如今全国粮食紧张,正是为了照顾到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国家才会推出这个伟大举措。

这个制度一出,不管你是什么职位,不管你有多少工资,大家每月能吃到的粮食都是一样多,差别只在是不是重体力劳动。

因为总体粮食欠缺,每个人的定量自然都不太够,不至于饿肚子,但也吃不太饱。

普通家庭,每个月根本就没有粮食剩余。

也就因为有岳文轩,在他明里暗里的贴补下,岳家每月的粮食才会吃不完,大嫂才会想到这个办法。

岳文轩说道:“大嫂这个办法好,连我都没有想到。

把部分定量换成全国粮票存放,这件事还是交给我来办吧,办这件事又不违反规定,我办起来更简单一些。”

“那就这么办,现在天下太平,手里存着全国粮票和直接囤粮食也没什么差别。

这些都是一家人平常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平常的时候多省一点,万一真的遇到灾荒年景,那是能救命的。”

有过长期饥饿经历的人,对于存放粮食都有一种执念,也都有极强的危机意识,老太太的态度很积极。

“那就这么办,争取每月多换一点全国粮票。

万一换的太多不够吃了,无非就是多下几回饭店,多花点钱的事。

现在风调雨顺,花钱就能在饭店吃饭,万一以后遇到灾荒年景,未必还会这样,说不定来饭店吃饭也得交粮票。

经常来饭店吃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