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经络空虚,被外邪所乘,风邪入中,损害肌体筋络脏腑,如果侵入经络,则肌肤就麻木不仁了,如果侵入脏腑,就神志不清了。所以,张仲景、孙思邈这个时代的人都认为中风是于人体之外的风邪侵入人体导致的疾病,所以称其为“中风”。
而金元之后,提出中风不是外来之风导致的,而是人体本身内伤积损,现代中医学认为,中风的病因不是外来之风,而是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积损正衰,当然,也有气候变化。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认识的不同,导致了金元前后不同的治疗原则。
汉唐时期因为认为中风是经络空虚,为外邪入侵导致,所以治必温散,用续命汤、侯氏黑散等方,这些方剂主要的目的是弥补虚损的经络,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必不可少的一味药便是补虚的要药人参!而人参昂贵,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所以,在当时中风是一种“富贵病”,普通百姓得了,几乎毫无办法只有等死。
而汉唐之后的医家,特别是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分型论治使用的方剂很少用到人参这种贵重药材了。所以广大普通病患才能治得起这种病。
孙思邈从太医署转发的文章中得知这个消息,兴冲冲赶来商量买方,可是左少阳论述中风的病因病机,与孙思邈的医学思想截然不同,甚至跟医圣张仲景的论点都不相同,孙思邈忍耐不住,立即出声反对了起来。
左少阳微笑道:“老爷子,说句话你可能不爱听,你们对中风的看法是错误的,中风其实不是外风入中,内虚邪中所致,用这种观点看待中风,治病必然需要人参补虚的,那就没办法用便宜的方子。”
左少阳这个观点对孙思邈来说太匪夷所思了,完全推翻了他数十年的对中风的看法,老神医虽然为人谦和,淡泊名利,但是在学术争论上却是毫不相让的。沉声道:“医圣张仲景有云:‘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这里说的明明白白的,风之为病,半身不遂!——就算我错了,难道医圣张仲景也错了不成?”
“是,仲景医圣在中风的认识问题上也是不正确的……”
孙思邈怒道:“你这家伙怎么这么说话?!许老头说你在试卷里批评张仲景《伤寒论》,说张仲景说的不对,我还不相信,现在亲耳听你说,才知道此言非虚,你要想学长寿术,淡薄名利非常重要,不用学那些无知小人靠抨击古人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左少阳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