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 战斗(3 / 6)

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指挥官苦笑着道。

虽然其实指挥官本人也挺恨俄国人的,如果是早一些年的话,说不定他也会说出上述的那些话来,可是现在不同。现在的他,可是一名高级军官,必须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当然,也要为国家着想。

莫斯科不必别的地方,那里可是俄国的首都。

也是俄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为俄罗斯最大的综合姓城市。世界著名古城和国际化大都市,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

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沙皇俄国至苏联及俄罗斯联邦政权一直担任著国家首都的角色。

另外在后世,莫斯科也是世界富豪最多的城市。

十九世纪米古莫斯科各类工业和贸易的企业已达20000多个,其中工业企业有10000多个,工人人数达到12万人,不少于16人的中小型的企业占绝大多数,但只有2%的企业人数超过50人。

在莫斯科的工业企业中纺织工业占多数,多数是建筑业,木材加工业、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制革业、汽车制造、工具生产厂家等等。在莫斯科工业发展百年历程中初期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社会化生产。

在1910年莫斯科6%大企业中集中了大约49%的工人。在那段时间里,超过500或更多的工人被认为是大型的企业。在工业大发展阶段,外国的资本工业大量涉入,莫所有的化学企业和电子技术企业都掌握在外国财团的手里。(如德国工业巨头)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莫斯科大力发展了汽车制造业(从车床制造到手表制造),从轴承加工到小汽车生产,纺织加工,它极大地推动了金属加工业的发展。

莫斯科所谓的“印花的”大企业不得不退出了汽车制造业和电子技术业生产线,无线电技术,代表生产等领域。生产生活必需品为国家保障自给具有深远意义。莫斯科成为俄罗斯工业强劲的生产和技术基地。

在战争年代城市工业的结构转变到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在几百年的时间跨度里,莫斯科扮演了俄罗斯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这里汇集了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及纪念碑,克里姆林宫,新圣女修道院,莫斯科大学,凯旋门、圣山(又名列宁山)上的胜利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