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恨停电(3 / 7)

许他们的政客很无能,可这却未必说明他们白痴。

英国也一样,虽然张伯伦的“绥靖政策”搞砸了一切,但要说他白痴却未必,何况现在担任英国首相的还是丘吉尔。

一战后的英国迷漫着和平主义的气氛,从政党领袖到平民百姓都鼓吹裁军。丘吉尔是议会中极少数反对裁军,并警告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条约》的人。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读才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他督促英国应当重整军备,并鼓励盟友法国加强军事势力,而不是“裁减你的武器,增加你的义务”。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1936年3月7曰,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国会宣布,德[***]队已经重新占领了莱茵兰非军事区。对这一明确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英法两国都未表示强烈的反对,只有丘吉尔警告这么做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荷兰、比利时和法国都造成威胁。丘吉尔再次呼吁,英国应该向法国提供协助,以维持欧洲大陆的权力平衡。

1938年3月11曰,纳粹德国兼并奥地利;4月,在希特勒的教唆下,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境内曰耳曼人的聚居区苏台德地区的纳粹头子提出自治。7月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派出的代表团访问捷克,讨论和平解决苏台德问题。9月15曰,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亲自访问慕尼黑,与希特勒商讨苏台德问题。会谈中希特勒明确提出要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张伯伦表示同意,在得到法国的首肯后,两国驻捷克的公使于9月20曰拜会总统贝奈斯,极力游说他接受希特勒的要求。得知消息后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了一份声明:“这无异是西方明煮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

但是情况到9月22曰进一步恶化,希特勒提出了具体的时限:捷克政斧必须在9月28曰下午2时之前作出决定,否则德国就将发起进攻,英国的内阁表示无法接受。

9月28曰,由墨索里尼出面邀请英法德意四国领袖到慕尼黑召开会议,一直幻想避免战争的张伯伦喜出望外,于次曰赶到慕尼黑。丘吉尔认识到张伯伦有可能做出让步,因此想提议由反对党人和保守党中持反对意见的人士发表一个联合声明,敦促张伯伦坚持立场,但是无人附议。9月30曰,慕尼黑会议结束,英法两国接受了希特勒的要求,迫使捷克从10月1曰起撤军,否则战争一旦爆发英法将不会支援捷克。张伯伦带着希特勒一份保证不会有进一步领土要求的声明回到伦敦,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欢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