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内工业蓬勃发展,汽车业自然也在这其中。在十年的时间里,除了严光开办的几家汽车公司外,全国范围内至少还出现了十多家汽车公司。
只不过和严光的几家公司不同,这十几家汽车公司并没有大笔的资金支持,所以发展并不是很顺利——————至少在产能和品牌上无法相比,别的不提,单凭严光在国内的威望和地位,就不知道有多少人慕名购买他旗下公司生产的汽车。
更何况严光本人也已经到了一种穷的只剩下钱的地步,自然更不会吝啬于对旗下的公司进行投资。
因此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规模上,严光旗下的几家汽车公司都绝对是国内外领先的品牌,因此不单是在国内,甚至在国外也曾经出口国不少的汽车,至少目前曰本三分之一的汽车都是中国产的,另外三分之一则是由23年登陆曰本的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占据,最后的三分之一才是由曰本本土的东京汽车制造厂,三菱,快进,白杨和实用公司汽车工厂占据…
(历史上福特是24年登陆曰本,通用则是26年登陆曰本,这里进行了一点变更,另外历史上曰本的保护措施大概是在1936年开始的,当时曰本政斧和军部为了保护本国的汽车产业,颁布了《汽车制造事业法》下令禁止进口汽车零件和车体。)
在几家汽车企业已经几乎占据汽车市场,并且已经开始向国外进军的情况下,国内的十多家民企就只能和其他国外的汽车企业一起,瓜分这几家汽车企业吃剩下的汤汤水水——————这还是由于当时的国人有着很强的乡土观念,因此不少的士绅和企业家购车时首选的都是家乡汽车品牌的缘故。
再加上这时中国国内的一般农民顶多也就有个几亩地,多一些的也不过是十多亩,根本就没有使用拖拉机的概念。会购买拖拉机的,都是比较开明的地主,而这样的地主在国内实在是太少了。
因此虽然不能说这些企业没有发展,但是和严光旗下的几家企业相比,难免有种营养不良的感觉。
毕竟严光旗下的几家汽车公司已经遍布全国,并且开始向着海外迈进,而这些民营汽车企业却限于资金的问题,仅仅只能局限在一省一地…
换句话说这些汽车企业的发展完全限于自己所在的省份,如果这个省份发展的好了,那么限于乡土情分,这个省份里的士绅和商人自然会照顾这个自己家乡的汽车企业,可如果哪天这个省份的经济不好了…
当然,这些企业的老板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切,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