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方县(2 / 3)

命旗号的也是如此,所以眼下城内百姓担心的反倒是这些川军入城后会不会劫掠一番。

大方县的县长也是如此,虽然为了保命的关系他把选择了开城投降,但是如果川军进来后就祸害百姓,那他可真的是愧见父老了。

“县长放心,我川军军纪森严,是绝对不会做出那种祸害百姓的事情的。”看出了县长的忧虑,杨山在一旁笑着安抚道。

这些反倒是百姓们多虑了,虽然诸如逛窑子之类的事情都被默许了(严光从不高估他人的思想觉悟),但是在普通军纪上严光抓的还是很严的,尤其是搔扰百姓一类的事情,抓到了就绝对不轻饶。刑法从最轻的禁闭到最重的枪毙一应俱全,所以敢于以身犯险的人是少之又少。而且严光给的军饷很高,10块大洋绝对是高薪中的高薪,不要说曰常的酒肉饭菜,就算每个星期去一趟绣春楼都没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还会犯军纪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而且这次严光派杨山过来不是为了捞一笔就走,而是为了占下整个贵州,如果川军在贵州做出了什么恶劣的事情,对自己将来的统治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在川军出发的时候,严光甚至还亲自跑到官兵们面前重述了一遍军纪的重要姓,就差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说出来了。

尤其是下面基层的那些军官,严光甚至当面告诉他们。“如果有那个手下的人犯了军纪,他这辈子都别想升职了。”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还盼着升职的军官自然是用心的盯着每一个士兵。

——————————

就在杨山的第2师踏入大方县的时候,唐继尧所率领的近5000滇军也已经抵达了安顺(历史上是3000,不过因为这次滇军没有干涉四川内战,所以人数要比历史上多一些)。

安顺城内,昏暗的油灯下,唐继尧对着和他一起返回贵州的戴戡道。“循若先生,你说川军现在能到哪里了?”戴戡虽然是个贵州人,但是本身却是梁启超的学生,也算是蔡锷的同窗,所以虽然唐继尧如今也算是统领一军的将帅,但是也不敢怠慢了戴戡。

“川军吗…”看着灯光下的地图,戴戡托了托鼻梁上的眼镜。“我恐怕他们已经到了大方县了吧…”

“是吗…”唐继尧点了点头。“这么说我们眼下还有点优势。”如非必要的话,唐继尧是绝对不会想和川军发生冲突的,不是因为他怕了川军,而是因为这次的事情本身就是背着蔡锷做的。

如果蔡锷知道了贵州的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样,如果他知道川军也介入了这次的事情,恐怕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