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府的浙江巡抚,张玉藻也觉得自己心满意足:“主公何出此言,玉藻一介罪臣,本当从容赴死,只是现在义师初入台郡,对于一切情形尚未十分熟悉,才愿充当主公座前一策士。”
“张中丞是太谦虚了,吾侯中丞如久旱思甘霖,有若汉高遇张子房,昭烈三顾诸葛,如蒙中丞不弃,辅佐我成就大业,我柳畅三生有幸!”
这话听得张玉藻心都醉了,柳畅继续加了一句:“听闻刘基刘伯温开国功臣第一,渡江策士无双,今见中丞,心知此语当加于玉藻公方是!”
柳畅话说得漂亮,张玉藻心底十分畅快,他什么时候受过这等恭维,别人顶多赞他一个张青天罢了,岂敢将他与张子房、诸葛亮、刘伯温相提并论。
只是心虽醉了,人却清醒得很:“公主过誉,宦海沉浮,荀且偷生罢了,主公无论安置玉藻,玉藻皆无怨言!”
柳畅知道这已经到最核心的部分,那就是怎么安置张玉藻这么一员投奔虹军的四品大员上,不过他早有想法,他当即说道:“原来是想设一个浙江巡抚之职,只是基业初创,设一台州知府已嫌有余,再设一浙江巡抚,劳用民力过甚。”
“只得委屈先生暂时随我身侧以供赞襄,至于玉藻公的实职,暂定为国史馆总裁……”
张玉藻只觉得自己眼冒金星,简直要晕过去了,他知道自己所得的职司必然清贵,但是没想到清贵到这等程度。
按清代的传统,国史馆总裁要由大学士兼任,即使是国史馆副总裁都要由尚书兼任,实在是因为编写国史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政治问题,非大学士这等一品大员主持不可。
要知道大学士虽然有三殿三阁六位,但正常情况下不过四人而已,而四人之中满汉各二名,从品级上说,这已经是人臣中的极品了。
一品大员啊,大学士兼国史馆总裁,虽然知道这是虚的,但是张玉藻一向好权柄,即使这只是伪职而已,仍然让他欣喜若狂:“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只是柳畅还加了一把火:“先生屈就国史馆总裁,实在是屈就,我既起义师,就有驱逐满清,光复汉山河之念,因此先生屈就国史馆总裁之外,尚要准备编修清史!”
历朝历代,但凡消灭前朝之后,就准备着手编修前朝的官史,如明修元史,清修明史,这种的修史工程已经不能用政治问题来形容,而是国本了。
清修明史,历任帝王都是亲自一把抓,对具体问题有具体指示,一定要不能犯一点错误,以乾隆为甚,而主持编修前朝国史者,更是显赫到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