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这个道理。反过来,如果中堂大人留下的话,辰浩去俄国,那么北洋陆军就不会轻易让皇上夺去。”
王辰浩看他们二人的架势,苦笑了一下,道:“看起来只能我去了!”
张佩纶笑道:“你在军营历练了八个多月,身体可比以前强壮多了,突然称病有人信你才怪?不过中堂大人年事已高,最近又一直身体不好,他称病不去连皇上挑出不理来。”
王辰浩知道,他这次没有选择,光绪和李鸿章之间他只能相信李鸿章,只能期盼着他辛苦训练出来的北洋陆军不要从此改姓了。
“既然这样,那我什么时候出发?”
张佩纶和杨士骧自然明白王辰浩的想法,他们过来就是为了劝说他使他放心的。
见王辰浩同意了,于是杨士骧说道:“沙皇加冕礼在5月18曰,前往圣彼得堡需要好几个月,路上指不定有什么事情耽搁,我想为了不延误曰子,朝廷肯定会让你近期就出发。”
张佩纶拍拍王辰浩的肩膀,笑道:“中堂大人不去了,辰浩你就是代皇上和太后出使俄国,我想很快朝廷就会给你升官,怎么也得一品大员才行。”
杨士骧赞同道:“那就提前恭喜了!”
王辰浩只是苦笑道:“那我想皇上该心疼了!”
说罢,三人相视大笑几声,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第二天,李鸿章卧床不起,称病无法出使俄国。这样一来,就剩下王辰浩一个人了。原本王辰浩作为副使陪同,他的二品官衔已经足够了。但李鸿章称病不去,王辰浩成为俄皇尼古拉二世唯一指名的要见的人。考虑到国体威严,光绪最终不得不把王辰浩的官衔提至一品,最终给了个三等子爵兼云骑尉,位列一品大员行列之内。
御书房内,光绪脸色不善的瞪着翁同龢。
“都是你出得主意,现在李鸿章托病不去,王辰浩平白捡了个一品官衔。”
翁同龢低着头,眉头紧蹙,心中很是不爽。暗讨:明明是你的主意怎么反倒怪起我来了?真是没天理了。
想归想,翁同龢却是不敢吭声。原本尼古拉二世邀请李鸿章去圣彼得堡,光绪以为李鸿章一走,直隶总督可以换个人替代。只是光绪一高兴,突然冒出来一个想法,如果把名单内增加王辰浩的话,一下子就可使李鸿章和王辰浩同时离开直隶,那样对掌控直隶军政大权极为有利。
翁同龢当时只是恭维了光绪一句,并未同意。只是光绪心急,怕王辰浩推脱不去,因此密电给驻俄公使许景澄,命他想办法让俄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