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这跟没有回来有何分别?
不行!枪头不能偏了,得直指目标才行。
在他们的逼迫下,刘太后只得对杨逸问道:“杨卿,你可有何话要说?”
杨逸早就注意到章惇、苏颂、李清臣、许将这些人皆是神情淡然,如老僧入定,大佬风范就是不同凡响。
杨逸见贤思齐,也是垂眼低眉,一副物我两忘、宠辱不惊之态,他举着木匣子答道:“太后,臣要说的是……”
杨逸仿佛身体没好利索,一口气接不上来,顿了一下,结果满朝等着他说话的大臣,都跟着噎了一下,差点没噎死。
“咳咳!臣身体尚未完全康复,还望太后恕臣失仪。”
“杨卿请继续说。”
“谢太后不罪之恩,臣要说的是,前安肃通判李格非因公殉国,今有李格非遗孤李清照者,年方及笄,温良知礼,秀外慧中,才学可媲美后汉蔡文姬……”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满朝大臣谁也没想到,侧耳倾听半天,听到的竟是这么一段不知所云的话,这杨逸也太……太……总之,谁不知道李清照是他最宠爱的妾室?大伙弹劾了他半天,他权当没听到,反而在金銮殿上大夸自已的宠妾,这也太……太……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大群“配角”撸起袖子,就要出来纠正主角的错误唱腔。
主角却不为外物所扰,目光浅浅,神情淡淡,侃侃而谈:“因感五代战乱,我华夏典籍多毁于战火,大宋立国以来,又因数次大火,皇宫典藏十不存一,李清照忧心如焚,为续我华夏文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不知懈怠的四处搜集失散典籍;如今更是不畏风浪、不惧艰险,东渡日本,于枪林弹雨、血肉纷飞的战火中,以一已之力,日以继夜、不眠不休,搜集失散海外的华夏典籍,日本君臣敬其才,感其行,多方臂助;李清照费时半年,历尽千辛万苦,数次险死还生,于日本共收集三十八册珍贵典籍,念及这些典籍在我大宋已经失佚,李清照回国之后,特意出资请作坊刊印出来;并主动将这些珍本献予朝廷,拳拳赤子之心,可彰日月。臣手上所拿的匣子,正是这些珍贵典籍的目录,请太后过目。”
杨逸说完,朝堂上的百官不禁都夹紧了臀沟。
因为杨逸话声一落,大殿中落针可闻,若不夹紧臀沟,万一漏出点“风声”来,那可就响彻朝野,遗臭万年了!
杨逸这神来一笔,如天马行空,飘逸洒脱,难寻其迹。
你弹劾他不顾国体,不顾国家声誉,去日本搜刮金银。
他却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