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九章 雪(3 / 7)

了善意,这里算是我朝的大半个主场。”

“也能算。”

“多年生活在契丹阴影下,如今国力强盛,也应当打一打,洗刷这个阴影与以前的耻辱。”

“不错,它算是一个重要原因。”

“还有郑公的军事能力。”

“呵呵,军事非是我长,不过有一人。”

“谁?”

“章楶。”

伐夏战争中,章楶调到北河套,心中有些怏怏不乐,不过看到王郭的下场,现在心中应当幸庆了。其实郑朗对章楶很看重,甚至认为举宋能超越章楶的只有二人,岳飞与孟珙。不是说其他人不行,潘美、杨业、李继隆、曹玮、王韶、狄青、韩世忠、狄青、李宝、刘錡、余玠、杜杲都能算是一代名将,但这些人与章楶相比,不会超出太多。至于曹彬与刘光世、张浚,好洗洗去睡觉了。

郑朗又问道:“殿下,国家财政情况虽转好,可国库并没有多少盈余,与契丹爆发战争可不是花费几百万缗能解决的,会达到几千万缗,甚至几亿缗。若是那样,又该当如何?”

赵煦深思,显然这个问题超出了他年龄的范围。

大半天后赵煦反问道:“郑公,那应当如何?”

“速战速决!”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张元吴昊这两个汉歼,西夏确立了正统,尽管我朝花了无数钱帛,甚至陛下认同老臣的建议,将整个灵夏路盐政采用了通商法,化解盐政矛盾。但还有一些贵族对旧夏国念念不忘。未平之前,可以镇压,平定后只能安抚。可这些人一直心怀复国梦想,又有契丹在边上侧应蛊惑,终是灵夏路的隐患。未发作,不好动手,一动手会让百姓怨恨。一爆发,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镇压,将这一弊端彻底解决。”

郑朗开始坐下来思考。

向赵煦说了很多,仅是一个灵活的教育方式,以他十岁的年龄,郑朗不可能指望赵煦会有什么好办法的。

倒是李宪激动了:“郑公,要让我做监军。”

“你不怕啊?”

李宪郁闷地不能回答。

……

天气眨眼之间就到了四月。

郑朗写了一份辞表:臣年幼泼赖,后自持文字轻俏,奈章献太后仁宗皇帝拨臣于郊野垄亩之中,以少年知太平杭州之重任,臣越加轻薄……反正是他得到几个皇帝重用重负,没有做好,犯了很多错误,如今天下略略太平,而且也老了,请求赵顼准许他致仕。

赵顼不同意,写信责备郑朗,夫子说国家清明,当出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