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四章 踏(4 / 5)

曲珍离开贺兰山,灵州又失守,梁氏不得不将粮草等物资放在后方贺兰山处,派兵看守。

但西夏人没有想到,塔坦族乘西夏将重兵驻扎前线的时候,突然越过贺兰山,袭击了西夏的粮仓。

听到这个消息后,西夏人面如土色。冬天来临,宋朝军队难熬,他们也难熬,就算兴庆府中还有粮草,明年春天怎么办?

当然,未来这个塔坦族同样也会让郑朗头痛,可眼下暂时不用管他们。

最可怕的不是塔坦人烧毁抢走了多少粮食,而是一道消息在河西军民中流传。

西夏坚守河西,最大的底气便是粮草,自五月初就开始,实际开战时间更早,从去年冬天两国就开始交恶,前线僵持,宋军又收复河西,这都要浪费大量物资。

而这道消息恰恰是针对这一点的,宋朝不但要养军,还要养一些河东的百姓,有的暂时安置在关中,有的留在原处,这批百姓数量不在少处,自银州到会州,这么广大的面积,接近两百万众。

但也不算多,熙宁七年大旱,最高峰灾民达到两千多万,那一次大旱,前后持续了接近两年,宋朝平安渡过,并且还在中间收复了河湟兰州。

难道眼下这点物资就难倒了宋朝。

其实在中原养活两千万灾民,未必能在西夏养活两百万百姓,但老百姓哪里知道其中的区别。

消息流传开来,多少削弱了西夏的士气。

宋军开始强渡黄河。

其实到了这时候,众人才明白郑朗小心翼翼的原因。

宋朝此次伐夏准备不可谓不充分,政治、经济、军事、后勤、武器、时季、人心、情报,还有各种阴谋阳谋,民族政策,前面也确实成功了,西夏仅压缩在河西方圆几百公里的点大面积土地上。

但面临国家生死存亡关头,西夏将士在每一寸土地上,与宋军进行着血战。

自河东向河西,有怀州境顺化渡,灵州境吕渡,雄州境郭家渡三大渡口,还有十几个小渡。

整整强攻了三天,宋军才夺下定远渡、鼻浦渡两个小渡口。

但双方伤亡率,西夏远高于宋军。

虽有黄河天险在手,又于河对岸构建了许多防御工事,宋军火力太强大了,甚至直接将各种武器搬到船上,向对岸轰击。至于每天轰击会花费多少钱帛,西夏人不会有心思去算计,他们看到的是在宋军轰击,每天死了多少人。

到了第四天,又让宋军攻下两个小渡口。

梁氏焦急之下,派使前来灵州与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