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母亲,将章辟光外放是做一个样子的,当真啊。
随后不久,吕诲更加怀恨在心,上书言王安石十条大罪。
郑朗安慰了很久,又再三写信给吕诲,你是清臣是直臣,得实事求是,然后将吕诲调了回来。可是吕诲仍死姓不改,继续争执不休。王安石忍无可忍,直接对赵顼说,陛下你要诏吕诲,郑公也要诏吕诲,那么是臣不好,让臣外放吧。赵顼同样无可奈何,老吕,你还是到邓州养老吧。
郑朗想谦让的,是他姓格造成的结果。不想多争,不想多吵,大家团结起来,上下一心,将国家治理好。但吕诲的事,给了郑朗一记警钟。不仅吕诲,还有那个义利。
郑朗说的仁义阴阳圣智忠恕,仍是本源,就象化学里的元素一样,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纯净化学元素,同样,现实当中没有百分之百的仁义阴阳恩威忠恕,有的是三分中庸。因此所谓的利不可能是纯粹意义上的利,就象用人一样,能断定某人是好人或是坏人,用之得当,周处能变成烈士,用之不当,革命英雄也会变成汪精卫。利也是如此,持之正就是好利,持之不正就是坏利。
但还是有人钻牛角尖。
要感谢的第一个人是范仲淹,首开先河,顺我者就是君子,逆我者就是小人。后来这股风气被赵祯压了下去。
第二感谢的人是韩琦欧阳修与赵曙,因濮仪之争,许多人再次走向绝对的对立面。也就是极阳就有极阴,极阴就有极阳。导致他们的姓格既固执又暴戾。
郑朗调教,几个学生仍有一点。吕诲更严重。
看似上下开始交口称赞,可危机还是很严重,仅是暂时压制下去。
无论自己做什么妥协,对于某些人来说,还是不管用,相反的,若是因为过份妥协,导致改革失败,反而为他们抓住把柄。
就在这时候,朝廷接到一个大案子。是因为茶商举报商税引发的。
发生在四川资州。
宋朝因为吃的是半发酵式的茶饼,因此对茶叶的口感与后世是不一样的,排在第一位的建州茶恐怕在后世连前十也排不上,后世排在前十的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等等,现在有茶但没有名气。
相反蜀茶因为适合做茶饼,倒是出了许多名茶,宋朝四十九种名茶,西南有大理昆明五果茶与普洱茶,四川的更多,蒙山顶的雅安露芽、蒙顶茶,泸州的纳溪梅岭,横源的雅山茶、鸟嘴茶(又叫明月峡茶),涪州的月兔茶,青城的沙坪茶,温江的邛州茶,峨眉山的峨眉白芽,四十九种名茶中居然占据十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