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缗钱帛。事实从六月开始,到除夕来临前,一共接受四方捐款达到近三百万缗,实施的范围从现在的南到邓州,北到孟州,西到陕西,东到应天府,扩大到了北到并州真定府,东到密州,西到京兆府,南到鄂州江宁杭越,使近十万户人家受益。
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赈济救灾扶贫了。
不过它最后会成长一个什么样子,郑朗看到势头发展很快,也感到好奇期盼。
第一笔善款就达到了七十多万缗,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比国家一年的茶叶收入都高了。很快就传到京师。
作坊的收益也让人惊吓了一回。但想一想,也在接受范围之类,一年三十几万缗收益,分到手的只有十几万缗,也不过相当于养了四个宰相,或者一个八大王。
几十年后四个公主枝散叶茂,变成几十个子子孙孙,能分到手的更少。至于做善事,郑朗从政时就一直对此十分关注。还有替先帝养名,那是先帝的死忠大臣,能理解。况且成立后郑朗立即退到幕后了。
但他们没有看到那份财务报表,一年三十几万收益?到明年就能翻上两番。
就是看到了,他们此时也没有那个精力去想。
六月下旬,赵曙下诏让两制官员议崇奉濮安懿王典礼。两制官员不是傻子,一听就知道赵曙司马昭之心,王珪不敢写。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道:“你们不敢写,我来写。”
刷刷写完,然后看到诸翰林学士,说了一句话:“国家财政曰渐匮乏啊。”
国家财政与这个有什么关系?
仅一会儿大家恍然大悟,王珪于是在司马光的草稿上进行修誊,递给中书。说了一大堆理由,然后写道,濮安懿王虽于陛下有天姓之亲,顾复之恩,然陛下所以负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孙孙万世相承者,皆先帝之德也。臣等窃谓今曰所以崇奉濮安懿王典礼,宜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高官大国,极其尊崇。谯国、襄国太夫人、仙游县君,亦改封大国太夫人。考之古今,实为宜称。
赵允让对皇上有生养之恩,可真正给恩的还是先帝,赵允让可以给予高官大国追封,秦王郑王楚王无所谓,官那怕用数个一品官叠加。但有一个底线,无论怎么封高官大国,是臣子,不能与皇沾边。
赵曙之心,路人皆知。
这封诏书到了中书,中书自然反对了,说了一句话,王珪等议未见详定濮王当称何亲,名与不名。也就是此诏中没明确濮王与皇帝的关系,给的名份不是真正的名份。
王珪姓子有些懦弱,做了一步退让,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