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啊,我听说那个崔氏乃是一名巾帼须眉,有名的才女,带我一道去吧。”
唐朝的公主最奔放,在皇宫外公开设府,与大臣文士交游来往,吟诗和赋。到了宋朝渐渐严谨起来,皇帝经常于内宫召见大臣议事,但严禁任何大臣进入后宫。
但理学还没有盛行,包括对贞艹的观念也远不及明清那么严重,最厉害的便是上元节,有的青年男女借机进行野合的都有,若细心看一看,一些桥墩子下面,或者一些僻静的树林里,只要派衙役在上元节那夜进行搜捕,保证能搜出一些野男女。
因此未嫁的公主也能出宫,包括宫里的一些贵人,多是烧香拜佛,或者省亲,不得与任何大臣往来。那怕是年幼时的赵念奴,要与郑朗相见,郑朗当时吓得心惊肉战。
这种风俗与民间截然不同。
相对于内宫,实际北宋民间风气依旧保留着一些唐末的影子,甚至女子可以进私塾读书上学。这也是宋朝皇室自矜的地方,唐朝皇室后宫很银乱,宋朝皇室要安静得多。
之所以如此,那怕郑朗不在家,女儿前去郑家对女儿甚至对自己将来都有好处,苗贵妃还迟疑良久。
但高滔滔身份不同,她非是真正的嫔妃,也非是太子妃,身份模棱两可之间。做为太子妃,万万不能去郑家的,做为一个普通的王妃,偶尔淑仕女间的碰面也未尝不可。去也能,说不能去也行。就看对赵宗实如何定位了。
可当真如此?
赵念奴犹豫不决。
高滔滔又说道:“殿下,我在宫中也着急,难得的机会,带着我吧。”
苦磨一番,这是一个以后让金大侠交口称赞,让郑朗感到头痛万分的妇人,赵念奴哪里是她的对手,一番劝说后,感觉有些不妥,最终却答应下来。
两个女子上了玉轿,在几名侍卫保护来,悄悄来到郑家。不敢高调,怕惹来麻烦。
郑家几个妇人又来到京城,是为一件事而来的,只是因为郑朗突然发起与交趾人的战争,这件事停下。
天气还到真正炎热的时候,一家人仍留在京城。
平时郑家上下做人很低调,不惹是非,而且在崔娴管理下,包括诸亲戚也一再严令,不准让他们在乡里做下恶事,更不准仗势鱼肉百姓。隐然有当初郑朗大娘娘之风,但比大娘做事更果断。故京城多说崔娴乃是郑朗的贤内助。
还是原来的宅子,未扩大,不过在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狮子。
小黄门扣了扣门。
门房看到是小黄门,连忙迎出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