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家是入世,然论语为什么将为政放在第二位,学而放在第一位?”
“陛下,政治乃是国家根本,没有良久的政治环境,国家败乱,民不聊生,连学习的环境也没有了。可想有良好的政治,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摸索出来。因此学而位列第一。不仅篇章,里面许多段落亦是如此。最明显的例证便是夫子所修的易经,天阳诞生之初是阳是阴,于是乾坤,阳阴交会,于是有屯,万物酝酿,于是有蒙,生灵开拓,于是有需,灵智未开,开拓便有困惑,于是有讼,疑难想通,再次征伐,于是有师,师之牺牲,于是有小畜,也正如我朝现在,暂且退一退,其义吉也。”
这个理论不谓不新奇,王丁曾三人都听呆了。
“易经乃是夫子所修,反复推敲,乃圣人排位也,合乎天理。论语虽是夫子说过的话,多经弟子排列,后来又遭秦朝焚书之乱,位序多乱。不过重要位置不会错的。如学而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便是学而时习之,学习之道需要经常的温习,推敲反省,才能理解更多的真味。”
“是啊,后面也提到吾曰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
“这是学习的最重要法门,不是死记硬背,我朝士大夫中过目不忘之人很多很多,可有几人能称得上真正的大儒,无它,忽视夫子这一句话的用意,不仅是温习,而是熟悉理解,不然夫子之言放在哪里,只能被后人反复的曲解,甚至能被后人曲解成墨家大义。再到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想要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不能做隐士,司马迁将伯夷放在列传第一位,他思想乃是黄老思想,真正儒家不屑的,想要为政,便要君子相互和应,使正道得以伸张。但君子有朋无比,有朋无党,故此接下来便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道,不理解,不赞成,也不能生气,更不能使用武力或者文章,或者舆论强行逼迫他人附同自己,只能用道德让不同意的人感化。不仅感化别人,同时吸纳别人的长处,故夫子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不停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完善自我,这才是君子之道。所以夫子学生将这一句话放在第一位,以免后人会出现失误。”
(这样写会不会吓跑更多的读者,看到唐砖,又想到过去写才子的时光,俺这是在自讨苦吃啊)这样分析也能明白为什么为政第一句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德才是治国之本,刑法等仅是拱卫它的碎星星,也如郑朗所说,夫子不反对使用刑法,但仅是节,仁才是核心,才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