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朗这次想的很深远,没有说,也不能说田氏多么糟糕,朝廷政策得当,便是好同志,不得当,一次次纵容,就象以前的郑朗,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坏孩子。
折家也是,将他们宠上了天,也未必是好事。不过不能将他们当成外人,仁义并用,才是真正的王道。不管怎么优抚,若当成外人,事态发展下去,什么可能姓都会发生。
而且府州与麟州不仅是西北大门,不征灭西夏罢,一征灭西夏,这二州将会是一座重要的桥头堡。
贾昌朝又上一书,直指范仲淹与欧阳修,说是所谓的新政不是新政,乃是范仲淹与欧阳修树立党同,顺昌逆亡,所谓的按察政绩,与政绩无关,乃是同者升,异者黜,且看今天时局。连同郑朗政绩赫赫,同样被连番打压,况论他人?
机会难得啊。
欧阳修不拉拢,可贾昌朝能放下身架拉拢,况且拉拢郑朗也不是丑事。
郑朗看着这位贾大人,大半天才说道:“贾相公,你说你的,不要拉上我说事。”
咱不是范仲淹欧阳修的人,也不是你的人,别攀我。
三奏一上,范仲淹感到很大的压力,立即进谏,是臣失误,请将施昌言召回,贬为洋州知州。
然而君子党都认为郑朗想要“反水”,心里很紧张。富弼几次想拉住郑朗,问一问,可郑朗一看到他,转身就走,根本不理睬。其实郑朗仅是对事,也没有对人。
其他的事可以忍,府麟路太重要了,这才忍不住反击的。
君子党的危机不在他身上,而在其他地方,是真正的内部……天渐冷,郑朗回到家中。
蔡襄的进谏让郑朗很满意,进谏很糟糕,让宰执成为瞎子聋子,范仲淹更不能与一群小弟们聚集商议,可减少了郑朗若干麻烦,否则此时诸位君子们会天天上门来争执。
同意,下海,不同意,这些戾气的君子反目成仇。估计欧阳修定下来看自己不顺眼了。
但这次回家,让他大惊失色,家中坐着一个奇怪的客人,那个小刘氏,崔娴正在与她说话,江杏儿与四儿、环儿好奇地看着这个俏丽的小少妇。
郑朗惊诧地问:“你怎么来了?”
“奴是代官人感谢郑相公的,”刘氏施一个万福礼,若不知道她的过去,还以为她是一个温顺的好女子呢。
“你们现在军中,过得还好吗?”
“还行,”刘氏答道。往军中打散了编制,特是张海,所有禁军如临大敌,将他单独放在一营里,没有一个同伴。这才开始刺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