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大三元 五(6 / 9)

益,不要多,只要碰到一两个进士,努力培养一下,投的这笔钱就值得了。

张方平一看不行哪,一起说启蒙小学了,这不是正事,咳嗽了一声,道:“我也替家里做主,召纳五六名举子在家中做管事或者账房。”

长安举子石中瑜道:“张兄台,但天下贫困的举子不计其数,靠我们几人能起什么作用呢?”

“非也,这是我与郑省元喊你们前来商议的第二件事,如今逗留在京城的举子,以及诸科生们,多达一千多人,中间最少有两百户人家能收容数名贫困举子。非如此,我们可以一道联名上书,请陛下颁发义旨,诏命天下豪绅彰显义举。况且这些举子在他们家中也不是让他们供养,是做事的。为什么一定举人唯亲?”

大家了想也是啊,反正是用人,以前用的多是亲戚乡亲,偶尔在里面夹杂几贫困举子,少用几个亲戚罢了,也不是难事情。但赵州进士沈衡狐疑地问道:“那么诸位学子怎么办?”

举子好解决,全国也不过几万名举子,真正过了早上没晚上的不到十分之一。好歹有功名在身的,混到那地步,能有几个人?东家塞一塞,西家挤一挤,大约也就解决。

若遇到那种不懂世务的举子,我宁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偏要过着这种苦逼的生活,无药可医了,谁个去管?

关健下面还有一个更庞大的群体。

张方平想都没有想答道:“若四十岁之前连解试都未考中,还要想做高中殿试的梦,等着天下掉金饼往身上砸。”

这个比喻让大家很无言,还是有的,但那个机率确实不亚于天下掉金饼子下来。

这样一来,所以难题全部解决了。诸士子脸上荣光焕发,若做得好,这件事也可以载于史册的。于是聚在一起商议,然后写奏折,让郑朗写,郑朗推辞了,此事让张方平主持,索姓让他主持到底。

张方平也不做作,反正总要一个人书写的。拿起笔书写了两份,第一份是承诺,比如郑朗承诺年底的五千缗钱两所启蒙小学与六七名管事,张方平承诺的五六名举子,一座启蒙小学,其他士子有三分之一量力做了一些承诺。吕小三看得热血沸腾,道:“我家出一万缗钱建四座启蒙小学,召十名举子为管事帐房。”

郑朗吓着,道:“喂,吕三郎,你父亲同意么?”

“为什么不同意?”

“好……”郑朗还能说什么呢,吕夷简做表率,更会起作用。不但他,一个扬州的士子商贾之子同样承诺拿出一万缗钱。这些大商人,别与他们当真,钱多得数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