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计(3 / 4)

关系,但要有绝对的才华与气度,例如郑家子。

“这个不行,他还要省试,”小皇帝打断了夏竦的话。

“是,臣作一例。”

诸人又莞尔一笑,很轻松的气氛。不是好笑,是压力得到了释放,知道契丹的底细后,几位大佬心中都有了信心。事实自澶渊之盟后,两国很少交兵了,有时候出出兵,多是做一做样子,好有谈判的本钱。而且也正如郑朗所说,宋朝怕契丹,契丹没有必要时,对宋朝也头痛。那一次辽圣宗与萧太后逃回来后,心中其实很侥幸的。

继续议事。

这些才子选出来后,出使辽国,到辽国进行交流拜访,人家契丹很有礼貌,一次次派出使者,也轮到宋朝客气客气。

先用才气带起契丹人喜欢文华之气。

中原人喜欢文华没有事,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契丹人喜欢文华能成么?他们是马背上的国家,从马背上下来,吟诗作赋,那岂不完蛋了?

这一条计策很快得到大家认可。不成功,也是宋朝向契丹示一个好对么?

然后再给他们一些精美的工艺品,甚至主动派出技工传授他们的制作技术。进一步腐蚀。这有一个名词,叫文化入侵,可惜诸位大佬都不懂的,仅隐隐知道有很大的好处。

甚至找一个借口,派一些杂技大师,等等,到契丹表演节目。

又提到了佛教,大臣们对此也很头痛,佛教导致百姓向善是好的,可侵占的田地太多,容纳好吃懒做的流民太多,渐渐在妨碍国家的发展。然而面对庞大的佛教徒,皆不敢动。

也去祸害契丹吧。

以及其他的种种。

应当不错的,可对军事的不懂,没有将郑朗的话音效果全部发挥出来。郑朗意思是表面与契丹和好,进行文化腐蚀,密切注意党项人的动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然而都忽视了党项人。党项人算什么?被我朝一次次打败,要不是哪里不好统治,早将它拿过来了。现在地盘能有多大,从夏州开始,南北河套、灵州平原,以及一个狭长的河西走廊,能跳翻天?

但当真是如此?

不但党项人忽视,也提出了可以派一些高僧去契丹借什么名义,再去弘扬佛法,但是这些和尚们其实可以利用的,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就是最好的斥候,可以带来许多有用的情报。

然而几位大佬对军事的不懂,全部没有想起来。

但是几位大佬越说越高兴,这都多少年了,见了契丹人不敢抬头。看一看契丹的来使到了宋朝京城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