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人王文书(2 / 4)

形的东西凝结成型后就变成了【文气】。

当然人类的思想、文化会改变,并不是一成不变,甚至有时候都会改变的很快,就拿单独的个人来说,某件东西你可能在一段时间里觉得它很值钱,可过了一段时间就觉得它不重要了,简直一无是处,所以真正可以凝结成型的人类思想、文化就必须是经过历史沉淀,经过时间证明它真的是有很大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古董上才蕴含【文气】,因为古董基本都是经过历史沉淀证明的。

人类思想会变,【文气】的强弱也和人类的思想、文化相关。

比如钧瓷,以前大部分人都觉得家有千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那时候的钧瓷蕴含的【文气】就是价值连城,但现在大部分人都觉得汝窑瓷比钧瓷更贵,宋代五大官窑排名也是汝官哥钧定,那么钧瓷的价值就变低。

这就好比最开始的人类社会都拿过贝壳当货币,那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好可以当货币,那么贝壳就是货币。

后来大家又觉得贝壳不好了,而是黄金白银好,黄金白银就成了货币。

人类的思想文化传播不是一成不变,所以【文气】的多寡和强弱也会变迁。

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东西是很值钱的,寄托了大量人类的思想、文化凝结,但它们还没有经得起历史沉淀,往往更新换代很快,所以并无法形成真正的【文气】。

尤其是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很快,今天大家觉得这个很好,没几天就又觉得它不行了,根本经不起一点时间的验证,所以也就无法真正凝聚人文思想了。

古董上蕴含的【文气】强弱,同样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着人心民心的变迁而改变,毕竟【文气】本就是人的思想文化凝聚而成。

一个古玩十年前大家觉得它值一千块,它的文气就弱,现在觉得它值十万块它的文气就强,甚至同一时期不同的人眼里,有的觉得他值10万,有的人觉得花一百万买下来也值,这就要看大多数人的思想是怎么认为的。

因为【文气】不是靠个人的思想、文化凝结形成,只是单独个人也凝结不出来【文气】。

看完这些周明落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他以前从某些古董上吸纳的【文气】多少往往和那些古董的市场价相关,市场价越高的蕴含【文气】就越多,因为市场价本就代表了大部分人的意愿,也就是人心所向。

就算个别人觉得它更有价值,却影响不了绝大多数人,所以上面的【文气】强弱只会是由大部分人决定。

也正因为【文气】是人类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