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一夜亭亭随春雨(5 / 8)

隐蛾 徐公子胜治 7609 字 11个月前

却山深林密、不见人烟。

不少地方都有这种特点,看似离人烟很近,平日却几乎不会有人涉足。

何考取了个垫子,背靠一株大树而坐,看上去就像是在发呆,却微闭着眼睛。

大树下又一层柔软的松针,感觉还比较干爽,周围的树丛也能起到遮风的效果,他夜间就选择在这里修炼。

有人可能以为,在山野中看见这样的人,或许就是什么高人隐士。有些仙侠片中,前辈高人们修炼时,要么在参天古树下,要么在高崖绝壁上。

其中最拉风的镜头,得是一块探出绝壁的飞岩,高人端坐在飞岩上,再配合缭绕的云雾,衣袂飘飘中仙家气派十足。

但实际上,真要有人这样修炼,往往并非神仙而是二百五。在山野中露天定坐,尤其还无人护法,是修炼的禁忌之一。

山野中定坐,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惊扰,哪怕被风直接吹到了都不好,毒虫猛兽就不提了,还容易招至各种风邪诡异。

哪怕深山中的隐修,也要给自己打造一个相对安全的洞府。

何考原先每日深夜,都习惯在那株大梧桐的树冠中定坐,但那里并非真正的深野,而是有阵法守护的地气灵枢,其实也算一种修行洞府。

那么现在呢?情况也不能一概而论。

他并没有断绝外缘,=没有进入深层次的内定,就是追求以最自然的状态展开神识,去感受外物。

是感受,而非感应,处于一种感而不应的状态。

假如是抱着这个目的,在这种环境下的修炼也是有必要的,前提是能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出反应,并有能力应对可能的凶险。

尽管如此,何考也没有选择日落后找的那一处地点,而是又走了很远,天完全黑了之后才找到了这里。

有一个问题,人能看多远?答案很有趣,其实不取决于人自己,而取决于信息源的信息传输距离。

比如抬头就能看见月亮,也能看见满天的星星,那是因为遥远的光线也能到达人的眼中,人只是在被动地接收这些信息。

假如是主动的感知呢,比如伸手去摸,那就取决于每个人的臂长了。掌握神识之后,仿佛就是延展了臂长,人站在原地也可以摸得更远了。

神识并不等同于触觉,而是各种感官的综合后的升华,早已修炼过通感术的何考对此深有体会。

他此刻修炼的基础心法是隐蛾术,或者说仍是隐蛾观,突破三境之后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我无”或“见我”,而是“见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