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一场闹剧(1 / 3)

大明第一莽夫 朕闻上古 2973 字 11个月前

宗室造反,关中大震,内外危惧。

尤其是朱寘鐇还让心腹谋士孙景文作檄文、命令,抄写数百份,指责正德皇帝朱厚照昏庸无道,先重用权阉刘瑾祸乱天下,又重用酷吏汤昊肆意迫害忠良,并且传檄四方诸镇,称自己作乱是要清君侧。

这就是寻常所说的大义名分了。

自古以来,唯名与器不可假人。

一如当年太宗文皇帝起兵靖难之时那般,建文皇帝朱允炆不只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王朝继承人,更是出身嫡长一脉,所以建文皇帝就代表着正统,而燕王朱棣以藩王支脉逆伐主脉,本身就不得人心,违背了天下共认的礼法制度。

而燕王朱棣寻找的大义之名,则是太祖当国时留下的一条靖难遗训。

太祖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

《皇明祖训》中明确写有:“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燕王朱棣正是以此为理由,指责建文朝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来人,立刻命通政司将朱寘鐇叛乱平定的消息通传天下,以安民心!”

很快朱寘鐇叛乱被平定的消息传开,群臣也是欣喜万分,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然后匆匆赶去参加临时朝会。

叛乱平定的消息,经由皇帝陛下亲口确认,在场所有人都是暗自松了口气。

汤昊也在此列,伴随着英国公张懋的隐退,他如今可是武勋之首,这种时候自然不可能会缺席。

所以,“奉天靖难”只不过是燕王朱棣想要夺取皇位的一个借口与理由罢了,也是他想要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的一个大义名分。

再加上宁王朱宸濠与文臣缙绅之间的明争暗斗,更是使得京师之中人心惶惶,上下不安,大有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

伴随着安化王朱寘鐇造反一事传播开来,天下都为之震动不安。

不过,太祖高皇帝的成法中还有一条,也就是给这条靖难遗训增添了限制条件,那就是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能起兵,且成功铲除奸臣后,要五日之内离京。

朝会开始,兵部左侍郎熊绣当众将大捷公文上面的内容念出,听得群臣议论纷纷。

“另外召集文武百官议事,朕要好好嘉奖有功将士!”

兵部左侍郎熊绣欢天喜地地将这紧急公文送达皇帝陛下手中,朱厚照眯着眼睛细细查看了一遍,随后忍不住抚掌赞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