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藩禁(2 / 4)

大明第一莽夫 朕闻上古 3070 字 11个月前

王府为官吗?这是哪个混账定下的规矩?”

此外,一旦宗室成员犯下什么罪过,朝廷还会率先问责王府官员,连带着受到牵连!

那么同样的道理,这王府官员与运司官员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什么叫做“不成文的选官制度”?”

听到这话,杨廷和目光不善地看向一众文臣,尤其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吏部尚书王鏊。

不过你王鉴之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群臣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一旦去了各地王府为官,那这辈子几乎都会陷进去,没有任何升迁仕途可言,别说什么意气风发的正科进士了,就算不是进士出身的官员,都不愿意去这种地方为官!

正科进士可入翰林院,熬几年就可入东宫,或者说外放为地方长官,去哪儿不比去这王府为官好?

汤昊在一旁阴阳怪气地嘲讽道:“陛下,进士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哪能放到王府里面去蹉跎人生呢?”

这就好比之前的运司遴选制度,谁都知道那盐场运司是污秽贪腐之地,所以官员们为了洁身自好,又或者说为了以后的仕途前程,都不愿意去这污秽之地布政为官。

“但自天顺朝开始,随藩禁的日益加剧,王府官员的选任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官员一旦进入王府为官,一生都不能升迁,仕途之路自此被阻隔,在这种情况下,王府官员便失去了先辈所拥有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他们大多精神懒散,行为荒诞,碌碌无为度过一生,另外在进士不愿担任王府官的困境下,朝廷只能选庸劣之才充任之。”

王鏊感受到了皇帝陛下那不善的眼神,心中忍不住对汤昊破口大骂。

王鉴之此话一出,在场顿时鸦雀无声。

所以,不管怎么说,官员不愿意前去王府为官,那确实是有道理的。

“朕怎么不知道朝廷还有这种制度?”

实在是他这话说得太过直白了一些。

“于王府官员而言,大明初期的王府官员可以任中央要职,并和朝官更互除授,经朝廷严格选拔,王府教职人员大多是品行学术兼优的宿儒老生,他们文化素养较高,再加上朝廷辅以问责制度,所以能够尽心尽职从事教育事业,因此王府官也得到朝廷的赏识信任,形成颇为稳定的大好局面。”

皇帝陛下勃然大怒,群臣顿时噤若寒蝉。

再者这些个藩王子弟一个個的全都是些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之辈,教授他们进学修德,人家压根就不乐意学,而且还不能打骂责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