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国难财都敢发?(2 / 3)

江巨盗史庆真活动猖獗,金濂亲自将其捕获。

在到正统年间,被提拔为右副都御史,镇守宁夏,参赞宁夏军务,去年更是在平叛邓茂七事立下大功,征召回京。

他久居南方,对于朱祁钰在火铳上的新发明,也是赞不绝口,连忙拿起火铳也想试试。

陛下,南方多雨,而且极其潮湿,各种火器到了南方都很难发挥应有的为例,用起来反倒不如弓弩之类。

但是弓箭手,培养艰难,弩手的话威力又难以满足要求。

现在有了这两样东西,雨天也可让火铳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实乃安邦定国的秒物。

朱祁钰已经被夸了大半天,这会已经可以做到脸不红心不跳,坦然接受了。

金尚书步履匆匆,怕是有什么事吧?

听到皇帝问话,金濂这才放下火铳,他这次来还真是有急事,差点忘了正事。

陛下,京中最近粮价连连上升,百姓怨声载道啊。

说完,还看了于谦一眼。

朱祁钰听完,不仅有些不明所以,开口问道。

通州的粮食不是都运过来了么,还有附近州府也在往京里运粮,粮价怎么还在涨?

陛下不知啊,这粮食是进来了,但是大部分都在兵部,兵部不愿意放粮出来。

这下明白了,难怪金濂看于谦的眼神有些奇怪,合着是来告状来了,结果被告还在当场。

朱祁钰目光转向于谦,他倒不怀疑于谦的人品,只是兵部把持本该户部管理的粮食,总该给个回应。

于谦还没说话,石亨倒是先开腔了,他现在做为于谦的副手,听到有人指责兵部,很是不满。

哼,这不信口雌黄么,怎么能是兵部不放粮,京城缺粮么?并不缺。

眼下,各路备操军、备倭军陆续进京,不多储备粮食能行么。

金濂立即还口道。

信口雌黄?算上备操军和备倭军,京营到时候也顶多二十万人,兵食七升,一天两万担绰绰有余,其余的粮食呢?

石亨撇了金濂一眼,满脸的不屑,正打算回击,却被皇帝打断。

听着二人吵闹,朱祁钰将二人分开,他本想着直接命兵部吧粮食直接调拨出来,但是转念一想,于谦为人谨慎,而且事事以百姓为先,现在不愿意放粮,必然是有原因的。

于尚书,此事究竟是为何?

于谦叹了口气,站起身来躬身说道。

陛下,这京中粮价飞涨,根不在兵部把持这粮仓不放,臣不愿意将粮仓交还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