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全的猛将,在调集部分精锐进行驰援。
可否能保内三关不失,将瓦剌人拖住?
于谦和石亨二人同时面漏苦色,连连摇头,石亨更是直言。
陛下,非是臣等畏死,而是这内三关,现在已经被敌军分割,尤其是紫荆关孤悬在外,已是死地。
况且现在京营,哪还有可动的精锐,即便是现在派兵驰援,那也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朱祁钰不是不明白,前两次于谦和石亨都已经断言,内三关难守,即便守住也只能困于城中,决战还是要在这京师展开,
若是能将战火限制在边关,御敌于国门之外,自然是极好的,他也不过是抱着一丝幻问问想罢了。
朱祁钰点了点头说道。
朕也就是随口问问,自然还是依两位的计划来办。
接着他又取过了第二份奏疏,继续说道。
这是吏科给事中单宇昨日递过来的奏疏,他认为目前朝廷大军,每逢战事必有内监监军,将领临阵多受其掣肘,令行不畅,贻误战机,更有甚者与敌私通,理应革之。
两位觉得这太监监军制度,到底该不该革除?
于谦听完,轻笑了一声率先开口。
陛下这两日刚刚重处了王振一党,这不给事中们就开始跟进了,这个单宇刚刚入朝围官,实在有些不知所谓,这事万万废不得。
朱祁钰一听有些好奇,他一直觉得这太监监督大军,除了会坏事之外,实在是有些奇怪。
这些是他狠狠收拾王振徒子徒孙的重要原因。
不过从于谦嘴里来看,这个制度还很重要。
他又看向了石亨,想看看他的想法,毕竟他多年领兵,看法更加客观。
石亨思量都没思量,直接说道。
末将跟于尚书的看法一样,这监军太监吧,还是得有,有了他们咱们领兵在外也更踏实一些。
看着朱祁钰一脸不理解的意思,于谦轻笑了一声,解释道。
陛下,可知这监军制度奉行了多少年了?
朱祁钰连连摇头,这还真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了。
最早的监军,自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多为诸侯王的宠臣担当。
然后这个制度,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不过各个朝代叫法不同而已,秦朝叫典护军,汉至隋一般多为监军御史。
然后到了大唐,这宦官监军,就已经是常态了,咱们大明洪武爷在时,也是沿用监察御史监军,到了永乐年间,太监监军就已经是朝廷永例了。